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随笔反思>>文章内容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5-07-0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为一名新教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内容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原来有过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师也曾对我说过,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他们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比较充分了再去上课,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因为这一课堂设计也是经过查阅资料以及参考课标反复琢磨过的,对于教学设计本身问题不是很大,另外我觉得对于人民币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额外又多上了2课时,直到学习结束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不断反思后,发现根源可能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与生活的脱节:在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教材中只有新版人民币,但是练习题张遇到旧版人民币的图时大多学生不认识,尤其是现在几乎不用的2元钱,即使是现在还流通的,比如纸质的1角,2角,5角,孩子根本分不清。还有孩子们年龄小,平时接触人民币机会少,他们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可能只限于收几百元压岁钱,绝大部分还是家长保管,平时家长很少让孩子自己去买物品,偶尔买的也多限于一两元的小东西,接触较多的是5角和1元,其他的几乎很少接触,所以他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难度,更不用说兑换人民币和买卖物品的计算,他们掌握起来更困难。

    2、学具的缺乏使得学习成为纸上谈兵:考虑种种因素,害怕让学生带人民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没有让孩子们带真币,还只是准备的人民币模型,致使学习这部分知识成了纸上谈兵,没有真实的实际操作,而孩子拿这些模型还会分散他们注意力,甚至会弄丢,效果当然不理想。

3、家庭教育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学习差异大: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学习差异很大,平时在家家庭教育氛围好点的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强,可能接触人民币比较多,他们掌握起来又快又好,都能为那些掌握不好的孩子当老师,相反那些平时不大接触钱的孩子学习起来特别费劲。

4、100以内数的学习掌握不牢,比如有哪几种方法付2元6角;一件衣服58元,要付几张20元等等换币的知识不是真正理解,不能够正确计算,因此在真正的教学中我只能采用题海战强迫孩子熟练起来。

    从教学这节课的过程,我真正发现了学习数学真不是局限于书本,生活就像一个螺旋形的塔,除了学生本身自主学习之外,不仅需要老师一层层的引领孩子打下基础,更需要家长扶持着孩子慢慢积累生活经验,才能同时为这座塔添砖盖瓦,帮助孩子真正盖好属于自己的人生宝塔。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更会不断吸取教训,不断学习,让孩子真“学会”,而不是被“教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