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小朋友和老师打招呼的声音特别响亮和整齐,所以老师要奖励你们猜一个谜语: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猜出来的小朋友把答案藏在心里,朝我微微笑。
生一个个向老师点头微笑。
师:大声告诉老师,谜底是——
生齐答:乌鸦!
师同时出示乌鸦图片:瞧,这就是乌鸦,谁来和他打声招呼?
生1:乌鸦,你好!
师:你真有礼貌!
生2:可爱的小乌鸦,见到你真高兴!
师:你很热情!
生3(声音低低的):乌鸦,你好。
师:第一次和新朋友见面,要声音响亮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呢!我们一起大声叫一叫新朋友的名字!
生齐读。
师:你们看,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呢?
生4:它的羽毛黑黑的。
师:是呀,乌鸦长了一身黑色的羽毛。(同时板书:乌鸦)“乌”就是“黑色”的意思,乌鸦是一种鸟,所以“鸦”里面有个“鸟”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名字叫《乌鸦喝水》,(板书:喝水),“喝”是一个生字,你有办法记住它吗?
生5:喝水要用嘴巴喝,所以喝是口字旁。
师:你真了不起,会联系偏旁的意思来记生字呢!用嘴喝,记住了吗?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非常有趣,赶紧打开书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二、新课授入
师: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呀?
生6:因为它口渴了。
师(板书:口渴了):是呀,乌鸦口渴了,所以急着找水喝。看这个“渴”字,和我们刚刚学的哪个字很像?
生齐说:喝。
师:那怎么办呢?谁能把它们两个区分出来呢?
生7:一个是口字旁,一个是三点水。
师:哦,偏旁不同。为什么一个是口字旁,一个是三点水呢?
生8:因为用嘴巴才能喝水,所以喝是口字旁,而口渴是因为没有水喝,所以渴是三点水。
师:我明白了,原来是用嘴喝,缺水渴呀!我们来做游戏,看谁能最快分辨出这两个字!
缺水——(生齐:渴!)用嘴——(生齐:喝!)三点水的是——?口字旁的是——?喝是什么旁?渴是什么旁?
生个个热情高涨。
师:下次碰到它们两个,我相信你一定能分辨出来!
······
师:乌鸦找了很久没找到,我们一起帮帮它。(师把手遮在眼睛上)左边看看,右边看看,近处看看,再往远处看看,(出示:一个装了半瓶水的瓶子)你看见了什么?
生说话:我看见了······
师:看得真仔细!老师要奖给你们一个古时候的“看”字。(出示字卡)把手遮在眼睛上,才能看得高,看得远。现在的“看”字就是由古时候的字演变而来的。跟着老师一起写现在的“看”字。手字变为“手字旁”时,要把竖钩变成撇哦。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看”。【学生书空】
······
师:想不想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师取出实验道具)瞧,现在老师的手就是乌鸦的嘴巴。睁大眼睛,仔细看哦!
师模拟乌鸦叼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的过程。水慢慢升高直至满出来,生都欢呼起来。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水慢慢升高了!
师:课文中哪个词语表示慢慢地意思?
生:渐渐!
师:谁的小眼睛更仔细,还看出了乌鸦是怎么放石子的?
生:用嘴巴夹住了石子,一颗一颗的放进去。
师:是呀,用嘴巴上下夹住一个东西,这个动作就叫“叼”(出示词卡)。叼起的起也是一个生字(出示词卡),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注意不要把自己的己写成了已。
师:真聪明!我们一起把这个字也送进田字格吧!
······
【案例分析】
德国有一位学者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的同时早将15克全部吸收了。我想教育也是这样,知识也需要渗入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尤其在一年级的起始阶段,认字更是一个重要内容,必须溶解在课堂中的每一步。
一、识字教学有情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始激情能否激发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一个开头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一开始我安排了一个“趣味猜谜引入课题”,利用“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这一谜语,不仅初步展示出了乌鸦的外形特征,也间接介绍了乌鸦反哺的习性。一年级的孩子本身就喜欢猜谜,这个谜语极大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课堂,进入了学习的环境。接下来我又出示乌鸦图片,让孩子说乌鸦的特征,和乌鸦打招呼,通过这种直观的展示和生动的交流,学生们进一步熟悉了乌鸦,和乌鸦拉近了距离,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识字教学有方法
识字教学始终是一年级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亮点在于随文识字效果较好,识字方法多样有效。如果说,一节课是老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桥梁的话,那么老师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就是这座桥梁的基石。本节课中,我时常抓住有效时机,渗透识字方法,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
比如在说到“乌鸦口渴了”的时候,我让学生主动寻找“渴”和哪个字很像,学生立刻发现“渴”和“喝”是形近字,再引导他们利用偏旁自主辨析,并通过师生游戏互动巩固生字的学习;而在教授“看”字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跟着我一起把手遮在眼睛上做出“看”的古字的动作,然后让学生用“我看见了···”说话,最后适时出示“看”的古字和今字,这样一来,学生对“看”字的字形和字义都有了更深的体悟。最后在教授“起”字的时候,我同样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引导他们主动发现“起”字需要注意的地方。识字方法的多样性,较为有效的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三、识字教学有乐趣
一节课40分钟,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没那么长时间,因此适当加入活动或游戏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本节课快结束时,我将“乌鸦喝水”的情境搬入课堂的环节,学生们一个个非常兴奋,看得津津有味,最后水溢出来的时候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等请他们说看到的景象时,一个个都说得很到位,很有趣,对课文中乌鸦喝水的方法也有了形象直观的理解。这时我再教授“叼”字和“起”字,就显得非常顺利。
总之,一节课的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夸美纽斯说的好:“好的教学必须能够促使学生学得快些,学得愉快些,学得透彻些。”今后,我也会以此为信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生动的课堂,有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