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随笔反思>>文章内容
八只小鹅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4-06-0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八只小鹅》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表现了一群小鹅在快乐地玩耍的画面。

歌曲为2/4 拍,旋律欢快风趣,简明而明快。形象生动地模仿出了八只小鹅呷呷呷呷的欢乐可爱的叫声,充满了童趣。

    八只小鹅 》出自苏少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六单元《我们的村庄》,本课在本单元,甚至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这首歌曲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合唱歌曲。因此,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今后对合唱学习的兴趣。课前我自认为作了比较精心的准备,但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却很不尽人意:跑调、节奏紊乱、两个声部基本配合不起来。可以说,这节课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了。刚开始我很生气,觉得是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于是我又挑了一个纪律很好的班级,但问题仍然存在。我百思不得其解,问什么看上去很简单的旋律和节奏,学生总是学不会,或唱错呢?后来我请教了我们的教研组长,说出了我的疑惑,她看完我的教案后告诉我,教案过于理想话,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或许你会有新的收获。

 

     呷 呷       呷 

 

 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我拿出教案,圈出了学生特别容易唱错的部分仔细思考。第一个唱不好的是歌曲的第一乐句,起初在我看来不论是看上去还是听上去这一乐句都是最简单的,这条旋律的歌词全都是模仿小鹅呷呷呷呷的叫声,而且整条旋律只由一个音“5”组成。但在学唱的过程中,学生总是会多唱或少唱几个呷呷,并且在旋律做渐强处理时,学生一兴奋很容易唱跑调,在一次又一次的练唱和强调后还是不能很好的解决,这让我很是苦恼。这时组长告诉我,学生多唱或少唱的原因在我,因为我没有给出学生明确节奏强拍。这首歌曲是2/4拍的,而2/4拍的强弱规律是,当你提醒学生注意到这一点时,他们就会知道每小节的第一个字要唱的强一些,四个小节就明确的凸显出来了。在试上的过程中我还把每小节的第一个字用红色标了出来,让学生更直观的出它力度上的变化。

 

   而旋律的渐强处理,组长建议我先出示三组不同的小鹅图片,并范唱,让学生来挑选,老师的歌声与哪一幅图片更匹配,为什么?在试上的过程中学生很直观的听出并选出了第三幅图并回答,因为老师的声音是越来越大的。在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后,老师再进行引导:在音乐课上我们把这样的声音叫做渐强,你能用渐强的声音来演唱这条旋律吗?这时学生的声音很明显的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嘈杂的大声喊叫了。

 

  歌曲学唱过程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见下图)这两个旋律的正确区分和准确演唱。

 

  这两句的歌词是完全一样的,旋律也很相似,起初我通过让学生划旋律线来区分,学生也清楚的分清了第一二乐句的前半乐句是相同的,第一乐句后半乐句的旋律是上行,第二乐句后半乐句的旋律是下行。但在学生学唱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总是会把第一句优雅 1 3 很大“1 1”唱错。在这里组长又给我提出了建议,你可以用一个填音游戏来解决,把容易混淆的音从曲谱中出来,让孩子通过听老师的钢琴弹奏自己来进行选择。这样的解决形式不仅有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内心的音高感觉。在试上中为了更好的解决,我还加入了柯尔文手势,通过手势的高低去提醒自己旋律的走向,结果学生还是比较准确的演唱好了这两句。

 

  《八只小鹅》是一首合唱歌曲,怎样让学生准确演唱二声部并把二声部正确的加入到歌曲中去,也是本课的重中之重。通过前面内容修改的启发,我在这里也设置了一个小小的音乐游戏——红绿灯游戏。通过绿灯演唱,红灯停止的方法,培养学生内心的休止停顿感。这个游戏果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他们很快就能准确的演唱好二声部了。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加入了第一声部,请学生演唱已经比较熟悉的一声部,我来为他们轻声伴唱。练习后我们又进行交换声部演唱,学生分组合作演唱等,较好的巩固了二声部的配合。

 

  案例反思

 

   《八只小鹅》原本在我看来是一首非常简单的歌曲,因为全曲只有四句不同的旋律。但一次次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馈给了我响亮的耳光。这节课让我反思到,作为老师千万不要以自己思考的基准来衡量歌曲或是知识点的难度,放低姿态从孩子的眼中去音乐,找出切入点,并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中,体验并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我相信,从孩子的眼中去音乐,我的音乐教学视野也会更加的广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