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苏教版三上《千克和克》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通过教学,学生了解到称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在课堂中,学生知道了常见的秤,简单地使用了天平,感受了物体的实际重量。然而,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千克和克的知识只有在实际的应用中,才能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个知识。
于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走进生活,结合书中想想做做的练习,开展了一次走进生活的数学活动。利用国庆长假的机会,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菜场或是超市,用手掂一掂物体,真是感受下物体的重量,在通过量一量、看包装袋的净含量等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把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感受通过数学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在经过了生活体验后,学生自己发现了生活中运用最多的不是千克和克的单位,而是斤这个单位,1千克就是2斤,他们把这个发现欣喜地记录下来。有的学生喜欢和妈妈一起掂一掂,然后估一估重量,发现妈妈总是掂得很准确,然后自己经过一次次的掂一掂的过程也越来越准确了,感受到生活中要多用才会累积经验。有的学生左手拿一个东西,右手拿一个东西,总爱去感受哪个比较重,发现当重量相差明显时,直接就能判断,当重量差不多时,就要拿秤来秤一秤了。
通过这个数学活动,学生们充分展现了好奇心和学习力,可以自己选择要去感受的物体,完全在生活中用发现的眼光去领略数学。在判断一些常见物体的重量时,他们就能更好地找到相应的单位。见到了课堂上插图中的各种各样的秤,体重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台秤……他们更主动地去联系生活与课堂。再回到课堂时,学生愿意分享他们的收获,他们更主动地介绍着斤的运用与换算,讲述自己在判断千克和克时的经验,他们巩固了书本知识的同时,把原本老师要在课堂上补充的内容,变为了主动学习的成果。
这个生活中的数学活动,通过生活让数学的知识得到发挥,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数学的兴趣,学会去主动运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