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随笔反思>>文章内容
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3-01-1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本节课是“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有三个:1.使学生能从开放的情境中合理提取数学信息,能够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步列式解答相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并体会成功的快乐。 3.能运用所学的二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并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上完这节课,听完沈老师的指导,感触颇多。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设想小猴会如何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食物,从而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问题“这两只小猴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整理已知的信息,熟悉问题情境,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变静态展示问题为动态生成问题,培养了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原本在设计教案时预计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设计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可以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对自如。但是在实际上课中,应变还是显得不够及时。比如,当学生说“每天吃21个桃,可以吃2天。”时,我说很好,你设计的是每天吃桃的个数相同,只是简单的向本人的教案上靠拢。如果当时能及时的抓住学生这个回答,每天吃21个桃,吃2天就将桃全部吃完了,今天我们来研究如果没有全部吃完的较复杂的情况,来引出新课,就会使整节课更自然,更出采了。

让学生在尝试、交流、反思的过程中,明确不论是从问题想起,还是从条件想起,都要确定第一步求什么,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在解法上的相同点,比较“试一试”的两种解法的不同点,既迁移了例题的解题思路,又提高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分析两步计算问题实质上是把它分解成连续的两个一步计算问题,归根到底是分析数量间关系,在解决例题时,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每一步分别解决什么问题,然后以长方形图的演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在解决同一问题上的相同和不同。问题情境中出现的多余信息,能培养学生选择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形成解题思路。

我在练习中分成不同的层次,逐步提高要求。在教学新知识之后安排了想想做做中第4题表格题,这种练习与例题基本相同,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练习中还安排了问题和一个条件相同,其余两个条件不同,有多余条件的习题。这样安排练习,使学生能够排除应用题中非本质特征的干扰,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并选择算法,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解题能力有很大益处。

总之,本节课因为准备的较为充分,在上课前充分考虑到与学生的互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思虑的不够全面,在因上课题时,语言表达略显生硬,还有改进的地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