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思考。这本书描述了一名印度男孩pi与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历时227天的扣人心弦的历险故事。
原本以为作者仅仅是描绘了一则人与老虎共同求生,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的历险记,没想到书的结尾笔锋一转,引出了另外一个版本。第二版本是真实存在的,第一版本是pi虚构的。第一版本中的猩猩就是pi的母亲,斑马代表着船上吃肉汁拌饭的水手,豺狗就是那个凶狠的厨子,老虎代表着Pi的欲望、人性的恶、无理性无道德的本我。Pi与老虎在海面上敌对又共存,Pi代表着人的理性,老虎代表着欲望与恶;Pi代表理性与自我,老虎代表无道德无理性的本我,当人类恶的化身豺狗厨子吃掉斑马水手,杀死Pi的猩猩母亲后,Pi心中的恶被无限激发,他杀死厨子也吃了厨子。在此之前,Pi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类个体,他小时候曾伸手喂老虎吃肉。而这之后,Pi的兽性以绝对优势地压倒了人性。但当Pi踏上陆地终于获救的那一刻,老虎头也不回的跑进了山林,这寓意着回到正常的人类社会,Pi心中的兽性也随之消失,他的理性回归,本我再次复活。我想作者通过此书想告诉大家:人的本质不是善恶,人性中善与恶,理性与欲望并存,在某种关系下理性凸显,在某种关系下恶复活。人的本质,不过是那一系列关系罢了。
轮船遇到海难,船上的动物四处逃窜,Pi曾大声质疑:谁打开了动物的笼子?其实并没有人打开笼子,当人类遇到危险,体内兽的本能或者说体内的恶自觉地逃逸出来,失去理性的本我。
人是一个矛盾的组合物,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人向善可以缔造天堂,人做恶可使人间变成地狱。爱足以融化世间任何坚冰,冷漠可以让日月无光。博爱仁慈如虚空包容一切,人残酷起来足以让生灵涂炭,世界毁灭。
三字经第一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这里的善,我们可以正确地理解为“空”,即什么都没有,也即一张白纸。人性是一个空空的容器,既可以盛装珍宝,也能盛装污秽之物。盛装珍宝可以使人性容器的容量越来越大,直至包容天地;人性盛装了污秽之物,就会占用空间,心量会越来越狭窄,直至容不下任何美好的事物。不要用善来掩盖恶,不要用善误了善。人之初,性本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