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生性爱兰花,在寺中也种了许多,每天对它们呵护有佳,寺里的和尚人人皆知。有一次,慧宗禅师外出讲经,需数日,就关照徒弟照看兰花。一日,众徒弟一时疏忽,兰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得七凌八落。次日禅师返回寺院,徒弟们个个忐忑不安,等待惩罚。经过了解后,禅师却对徒弟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禅师的行为令我敬佩,他的话语更让我敬畏。
作为班主任,经常得组织学生参加校或市的一些少先队活动,这些活动不光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能提高班级的知名度,真是一举两得!所以我也经常选择班级中经常“露脸”的同学参加,这样结果往往也令同学和我满意,这也成为我选拔人才的固定模式。一次学校举行“感激书籍——我与好书交朋友”的演讲比赛,要求稿子自备,而且演讲和作者必须同一个人。通过层层的选拔,产生了一篇大家满意的作文,但问题马上出现在大家面前,作者小白却是个不善于演讲的人,顿时,学生和我都处于两难的境地,是该让作者本人去呢还是找个替身?如果选前一种,在较短的时间里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很难,但是这样倒是锻炼了那位同学,而且给其他同学一个榜样:只要你努力,就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如果选择后一种,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必将又出现一次成功,班级的荣誉和我的名誉也将提升,但我清楚的知道这是在教学生作假!《禅师种兰花》的故事让我如梦初醒,“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学生也应该“不是为了获奖而参与”,想想在奥运会赛场上有多少人能夺得前三名,难道比赛就为了获奖吗?……种种的想法更让我下定决心,应该让小白去试试。当我宣布小白参加比赛时,他顿时表现的很吃惊,而后又是一阵喜悦和欣慰。后面的几天,我时不时的指导小白怎样演讲,怎样才能把文章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找机会在全班彩排。经过几天的努力,小白的演讲水平终于有了较大的进步!比赛的一天终于到来了,学校红领巾电视台现场直播,还有三位老师进行当场打分,坐在教室里的我和全班同学都在为小白默默的鼓进。通过抽签,小白在第二个进行演讲。第一个同学顺利而又出色的完成了演讲,老师打出了9.85的高分。接下来轮到小白了,虽然坐在教室里,但同学们和我都非常的紧张,能清晰的感觉到气氛的凝重,“我叫小白,来自五(2)中队,我……我演讲的题目是,是……”也许是第一次上校电视台,也许是太想为班级争光,也许……同学们看着小白紧张的表情,听着小白很不流利的演讲,有的同学发出了哀叹声:“怎么会这样?”有的发出了抱怨声:“真不该让他上!”总之刚开始的表现就让大家大失所望,很不尽人意。在紧张中,小白终于完成了他的首次“登台”表演。最终,小白夺得了年级的第五名(一共六个班级)。电视台到教室有着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距离,小白马上将进入教室,同学们还沉浸在失望和抱怨中,“虽然今天小白的第一次演讲并不完美,但是每一位同学都有第一次,不管第一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祝贺自己能成功的走出第一步,相信这第一次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你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我们是不是应该为小白发个奖?”“勇敢奖”。就在我们讨论的时候,小白失落的走进了教室,全班同学自发的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祝贺他的第一次走上电视台,突然小白脸上出现了微笑,开心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我想他意识到了同学们并没有责怪他。
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一个知心的老师问我:“怎么不选一个善于演讲的上去,你们班不是有好几个的吗?这样一位名不经传的人上去,不是丢班级的名誉吗!”当听到这些话时,我没有后悔,因为我清楚的认识到:不是为了获奖而参与!关键的是参与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能得到许多平时得不到的东西,体验平时不能体会的心情,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应该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去思考。事后小白激动的跑到我面前,兴奋地说:“张老师,谢谢你给我参加比赛的机会,我做梦都没有想过能上舞台!虽然这次失败了,但下次我会更加努力!”就这么几句话,让我怦然心动,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以前不早一点这样做呢?在以后选择升旗手、主持人等,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