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文章内容
成功――源于坐着
发布时间:2005-04-2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李娜  

工作十多年来,一直恪守着教师教学要求中“站着上课”的规定,也一直认可着这个规定,想来无论是从师道尊严,还是从教学需要来讲,这个规定延续至今定有它充足的理由。可一堂特殊的语文课使我对自己的认识产生了怀疑。

今年上半年由于下楼不慎,脚部摔成骨折,医生建议休息一月,这可令我犯难了,因为这届学生教了近六年,毕业考试迫在眉睫,偏偏在这节骨眼上我却出了问题,学生担心,家长担心,我休息在家也无法安心哪!两周后,我决定返回讲台,坐着上课。

清晰地记得,那天“踮”进教室,讲台前已摆放着两张凳子,一张是让我坐着的,另一张是让我搁脚的。这帮孩子想得可真周到!我不免心头一热。满怀感激与愧疚坐了下来,开始了新课《碧螺春》的教学:“今天,李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品一品我们祖国茶中的珍品――碧螺春。”

通过一番茶文化的交流后,便进入了品茶这一教学环节。课文中有“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品,清新爽人”这样一段描写。如今的学生习惯于喝饮料、咖啡,不习惯喝茶,若非让他们亲口品尝,怎能读来字字真情,因此,我特地准备了一包上好的碧螺春,准备让学生们课上集体品尝。

课前设计时,最为得意的是这一环节,但最为担心的也是这一环节,一堂课中学生最活跃的环节,也是教师最难把握的环节,何况我今天是个伤残人员……我情不自禁地把腰杆挺得笔直,头也昂了起来,但还是有视线受阻的感觉,只能外强中干地来了一句:“今天,你们可不要看我坐在这里,你们的一举一动可都在我眼里!呆会儿品茶的时候,请各小组保持秩序……”话还没说完,便有小手举了起来:“李老师,今天您坐在那儿,我感觉就像是旅游区专门给游客介绍好茶的导游一样,她们还会茶艺表演呢?”这一提,我不禁来劲了,无论是在武夷山还是在云南的石林,我都曾深深地被那些表演茶艺的姑娘们吸引,还学了几招呢,今天何不用上。

 没用几分钟,学生们已重整桌椅,让我端坐教室正中,他们则围坐四周。虽说工具简单,仅有一壶水、一只杯、一撮茶叶,但程序仍很规范,由“仙子沐浴”(烫洗杯子)到“玉壶含烟”(敞开壶盖,蒸发水气),由“碧螺亮相”到“雨涨秋池”,由“春染碧水”到“绿云飘香”,学生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看着那碧绿的茶水,闻着那四溢的茶香,他们纷纷要求品尝一口,这时我又告诉他们品茶也有品茶的讲究:“品茶应当细品,一品如尝玉液;二品感到舌尖回甘,满口生津;三品则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心情愉悦。”这一提,孩子们可更来劲了,几番品味与交流,他们已经对碧螺春充满了兴趣,不仅提了许多问题,而且还把文中这段描写品茶的语句读得我都似乎陶醉其中了。此时的我坐在那儿,感觉真好,品着清香的绿茶,听着美妙的书声,看着可爱的笑脸,一种在课堂上从未有过的舒畅感油然升起。再看看孩子们,他们更是轻松,更是投入。这堂课我成功了!这样的感觉维持了近两周,我想定是我教学设计的改进起了作用,让学生们懂得了如何主动学习,不免有种志得意满。

然而,好景不长,当我腿伤痊愈后,当我能重新站上讲台,能重新毫无遗漏地搜索到学生的目光时,那种前所未有的舒畅感却消失了,学生们依然故我。这前后的反差不禁引起了我的思索,是不是“站着上课”这一“亘古不变的”做法存在问题呢?虽说私塾年代不将老师站着上课列为准则之内,但这一规定近代也至少延续了几十年,原本以为,站着上课,老师的视线能毫无遮挡地、居高临下地投向每位学生,他们的任何一个动作、任何一个心思都可以暴露无遗,可也许这就让学生们产生了一种被监视、被盯梢的感觉;虽然我们有时也会有自认为暗含鼓励与期待的眼神,但也许长期这样,也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期望压力。课堂上长期处于这种“高压”之中,难免会容易感到疲劳,于是自然就会出现走神、做小动作这样的现象。那两周我坐着上课,让学生们少了一种压力,多了一份处在,感受到了师生平等相处的快乐,同时也会感觉少了一份关注、期待,多了一些无助,于是他们便在课堂上主动寻找我的视线,主动与我交流,这种交流是他们的主观意愿,因此他们不觉得疲劳,反而学得更为主动,更为专注。

想到这里,我开始怀疑那个我一直以来都深信不疑并一直恪守着的规定了。我们老师是否可以偶尔坐下来给孩子们上上课呢?不仅可以给他们的机体“减减压”,使他们能更自由地、主动地获取知识、探究规律,而且可以让轻松愉悦的气氛充溢整个课堂,让教师与学生尽情享受教与学的快乐与幸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