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焦点透视>>文章内容
绘本辅写的类型举隅
发布时间:2016-09-2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绘本辅写的类型举隅

 

                                   何 


  绘本中扑面而来的图像确实能给儿童带来非凡的阅读感受,但也容易遮蔽对穿插其间“可有可无”的文字阅读。更有观点认为应该有意淡化绘本中的文字,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儿童自由发挥,随性表达。我们主张不要顾此失彼,实现图文结合,在不同学段瞄准不同目标,挖掘绘本中文字的不同表达功能,合理地迁移,辅助儿童创意写作



第一学段,借助绘本,模仿写话


  绘本中的图像与文字在故事意境中无缝对接,这就使得文字在故事情境中展示出超凡的表现张力,带给学生曼妙的阅读感受。教学时,可以借助故事讲述,有意识引领学生关注绘本中简单的文字表述,抓住关键语句指导模仿,让写话变得轻松、有趣、有序。模仿是迈向学习的重要一步,也是伴随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我们可以借助绘本中的文句表述,在第一学段写话教学中进行模仿练习。


例如借助《小猪变形记》,至少可尝试三种模仿表达的练习。

其一,简单的“换词”模仿。教师出示绘本中的文句:“真烦!”他嘟囔着,“烦!烦!烦!烦!烦!总该有点儿什么好玩的事吧,我去找找看!”请学生阅读,并尝试替换其中的“烦”,选用“高兴”“难过”“讨厌”“意外”等词语,模仿说话。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如下表达:


韩梅梅

真难过!难过!难过!难过!难过!难过!总该有点儿好玩的事吧,我去找找看!


真高兴!高兴!高兴!高兴!高兴!高兴!总该有点儿好玩的事吧,我去找找看!


李雷

真意外!意外!意外!意外!意外!意外!总该有点儿好玩的事吧,我去找找看!



其二,练习“句式”模仿。选取绘本中多次出现的代表句式,如:“你不是长颈鹿!”斑马大笑着说,“你是一只踩着高跷,摇摇晃晃的小猪,你最好小心点儿。”以及“哦,天哪!”小猪一边掸着灰,一边感叹,“看来长颈鹿的生活不适合我。我要更刺激的!”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模仿“一人说两句,说多句”的句式,进行模仿写话。

其三,练习创意模仿。选取绘本中描写小猪变形的语句,模仿文中的表达思路,自由发挥创意写话。



第二学段,借助绘本,练习表达


  绘本中文字精练简洁,故事性强,是优质的表达范本。特别是教学中营造的“师生共读”阅读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沉浸其中,形成表达欲望。学生会自觉结合故事以及画面展开想象,体悟出文字中美妙的表达效果。教学时可充分借助情境感染,让学生在一“入”一“出”的过程中,练习表达。“入”,进入故事情境,展示“我”的另一设想;“出”,跳出故事,表达“我”的独特创意。



  例如阅读绘本《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时,教师讲述故事片段:胡萝卜先生走过大树下,鸟妈妈正在为找不到绳子晾晒宝宝的尿布而发愁。当鸟妈妈看到胡萝卜爷爷在风中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可以用它来晾宝宝的尿布呀。”于是,鸟妈妈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紧接着就可以让学生构想: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谁?他的胡子还能帮助谁?解决什么样的困难?学生处在故事情境中,此时又有绘本画面和文字的双重刺激与启发,写下片段时体验的是创意写作的快乐。在有类似阅读经验的班级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配画,图文结合地表达,快乐增值。


第三学段,借助绘本,学习构思

我们提倡的绘本辅写,绝不是借助绘本说教,而是要让绘本中隐藏的创意和快乐两种元素帮助学生写作。绘本故事吸引学生,文字构思力功不可没。在第三学段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内隐的写作密码,感受绘本阅读从未有过的文字探秘之乐,在趣味的推动下,迁移到绘本之外的自由创意表达。

  例如阅读《母鸡为什么过马路》时,我们关注到译者的推荐语中说:“大卫·麦考利巧妙地把这些编织进图画书,更高明地是讲述了一个环形故事,并在故事最后,打破了因果定律、时间逻辑。在连环叙事中,结果也可以变成原因。”因此,课堂就成了引发一场创意表达的文字游戏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母鸡为什么过马路》中的叙事手法——典型的“环环相扣”。故事从一只母鸡过马路这件小事开始,牵扯出一连串的事情,最后回到母鸡过马路。简单的文字描述事件之间的关联,展示故事链,给予读者多米诺骨牌般奇妙的阅读感受。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设定一个简单事件作为故事开头,不断推演构思创编出关联性事件,只要符合基本的逻辑即可,在文章结尾回到原点。有绘本原著的指引,学生能兴奋地参与故事创编,在写作过程中练习了构思能力。


  

  绘本辅写要结合不同学段的不同写作教学目标设定,方式方法可以变化多样。只要教师具备绘本阅读的鉴赏力,具有教学的意识,就能开发出丰富多彩的绘本辅写课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