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焦点透视>>文章内容
我从军训看教育
发布时间:2004-04-0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各位老师:

       前不久,学校组织五六年级学生赴花山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军训。在三天的军训中,学生们留下了很多故事。作为一名带班老师,你关注到了哪些现象呢?军训过后,再来审视我们的教育,你有话要说吗?

      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观点!

(附教师军训随感)

 

      军营里,教官不认得优等生

                              顾建农    

镜头一:开营式后,教师离开学生,到楼上开会。半个小时后,老师们惊讶地发现,学生已在瞬间变了:站队笔直,神情严肃,喊声震天。操场边缘,有几个“兵”正在做着与众不同的动作:背着双手蹲着跳、绕着场地一圈圈地跑。这是杀鸡儆猴呀!忽然,眼尖的老师吃惊地喊起来:“那跑步的女生是何×啊!”一时间,老师群中发出了一阵感叹。原来,何×是个非常出色的学生。

镜头二:早操结束,学生个个瘫倒在宿舍的床铺上。见到了我,一个个“兴奋”起来,纷纷报告:“王××被教官罚了!”神情黯然的中队委员王××十分委屈地申诉道:“教官要我们唱歌,我唱了。可教官硬说我唱得不认真,走调了,用手指敲我的头……”说着说着,嘴一瘪,哭了起来。

镜头三:军训结束,回校后写作文,大队委员居××在文章结尾处这样写:“虽然军训是一件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培养我们良好习惯的好事,可我还是很讨厌军训,因为它留给我太多不美好的记忆啦!”从学生口中得知,在军训三天里,她没少挨罚,因为教官认为她军姿站不好,还有些随便。 

整个军训阶段,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些一贯在我们心目中十分优秀的学生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但细细想来,他们的受罚,也都事出有因,教官是根据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官不认得他们,不知他们是优等生,没有把他们看作是地位特殊的人。他们接受的是与其他同学同等的公平待遇,只是我们的反应更强烈点而已。

怪不得,一个班,换了一位老师,就会有一些在原来老师心目中比较一般的学生脱颖而出,因为他的原本平常无奇的闪光之处被新老师发现了,倍受鼓舞;而也总有几个在原来老师面前非常受宠的孩子失落感很强,因为在新老师眼里,他有很多不足。

怎么平时就没有发现他们身上的种种不是呢?俗话说,一白遮三丑。因为他们反应灵活、成绩优异,是我们心中的宝贝、掌上的明珠;并不是他们不犯任何错,只是我们常以数倍于对待一般同学的宽容之心去对待他们:一个眼神的示意,一句轻轻的提醒,一番和颜悦色的指点……他们感受到的,总是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润物无声的细雨。挫折教育,要不是有这次军训,他们何时体验得到?

我想到,我们对我们心目中的优等生的出于本能的偏爱,对他们是利大还是弊多?                

                      

               靠什么来守望孩子的责任感

         ——从军训中看教育

                       王英

现在的孩子最缺什么?——责任感!上学迟到,上课打闹,不做作业,与同学发生矛盾老师询问,总是手指别人,万般委屈地说:“他——”……当老师的目睹这一切,真是痛之切切,但是又倍感无奈。该讲的道理都讲了,表扬,鼓励,宽容,期待……在人性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这种种手段也一一尝试,可学生还是在应当承担责任的时候迷失了方向。我真的很困惑!

 然而,在花山国防教育基地的三天,我却又分明地看到了孩子们责任感的回归,而且,一天比一天强烈。是什么唤醒了它?是军营里铁的纪律!是什么培养了它?是军营里钢的惩罚!当孩子们在铁的纪律,钢的惩罚面前一次次碰壁的时候,有谁还想不履行自己的责任呢?虽然这责任感是在“痛苦”的体验中滋生,但我在结营式上,却看到了孩子们快乐的收获。我相信这份快乐一定会使他们珍惜当初所承受的那份“痛苦”。

由此,我想到学校的教育,在三天的军训结束之后,该靠什么来守望孩子们的这份来之不易的责任感?学校有纪律吗?有!学校有常规吗?有!但这些纪律,这些常规,在孩子们心中,又占据着多少重要的位置呢?他们从来没有因为违反校纪校规而得到自作自受的教训,也没有因为要承担自己的过失而付出代价,因而,这些纪律,这些常规就成了“锈铁”。诚然,军营里的惩戒有其特殊性,不适宜搬到学校里,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惩戒方式呢?是不是可以考虑让孩子接受一些合理的教训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既然如此,我们还犹豫什么呢?难道要等孩子们长大以后,在没有人为他(她)负责而哀叹自己的“不幸”,抱怨别人的“无情”,在诉苦中历数命运的不公,甚至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时,才感慨万千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