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学校的一笔财富,因为她们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教育经验;她们是学校的一道风景,因为她们都从美丽走向成熟。她们――陈达英、周月华、邹如珍、吴秀萍、尤明华、沈小娟、张琴、吴小影……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年女教师。
她们都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岁月并没有在她们的脸上留下什么痕迹,她们依然青春和激情。她们始终充满活力,满腔热情地和孩子们在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她们的心和孩子们一起跳,她们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般高。她们说的是孩子们的话,读的是孩子们的书,讲的是童话故事。她们是孩子们童话世界中青春永驻的仙女,她们是孩子们眼中永远的姐姐。
她们都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身上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她们勤奋刻苦,任劳任怨。她们生不逢时,动荡的年代剥夺了她们学习的机会,她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勤”字当头,一边工作,一边进修学习,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充实着自己的头脑,她们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典范。她们谦虚低调,自喻“笨鸟”,总是先飞,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能吃许多“自命不凡”的青年人吃不了的苦,能做许多“自恃清高”的青年人做不了的事,但她们却说这是“勤能补拙”,她们用自己的人格塑造着学生的人格。
她们都是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子女,她们是无私的。她们又都是教师,她们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把母爱洒向了她们的学生,她们是神圣的。学生脸色不好,她们能断定生病了,马上抱上去医院;冬天,学生看完电影从剧院出来,她们关照学生用小手擦擦小脸;下雨天,一把大伞下会挤着几个小身影;愁眉苦脸的学生走进了她们的办公室,一定会喜笑颜开地走出来……她们的心和母亲一般的细,一般的柔,一般的善,孩子们如沐春风,如润春雨。
她们也许没有正规大学的文凭,她们的嘴里也许没有说出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但是她们的教育行为却闪烁着教育的智慧,她们的言谈中渗透着朴素的教育理论,她们具备的是实践中的真知。她们没有因循守旧,没有把经验当作沉重的负担。她们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改革。做班主任的,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促进了孩子主动、健康的发展,她们都是省、市优秀班主任;当语文教师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作文教学都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她们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做英语教师的,想方设法让一个个不喜欢英语的孩子爱上了英语,使学校的英语教学成为特色。
她们在学校是长者,是引路人,是学校文化的代言人。漫长的岁月积淀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多年的教育教学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财富蕴藏其中。她们甘为人梯,言传身教。她们高风亮节,主动从前台退到幕后,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一个个弟子茁壮成长。她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经验,不仅仅是她们的人格品质,而是局小的灿烂文化。她们是局小百年历史中一段牢不可破的闪亮的链条。
她们是这样做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教师呢?她们的言行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