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新基础教育>>动力驿站>>文章内容
第二次亲密接触
发布时间:2005-09-1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许嫣娜  

第二次亲密接触

许嫣娜

不知是今年的第几波台风了,居然也送来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同时也把我的第二次上海之行往前推动了12个小时。812日下午四点二十分,我们一行7人踏上了T701次列车。也许是此行的身份略有些变化,一路上少了些期盼,更多了几分忐忑,甚至还有极严肃的思索。

意外(一)

又是七宝的明强小学,我感到缘分真的是很奇妙的东西。第一次上海之行有四所基地学校开展研讨活动,我来到了明强。其后那么多基地学校开展活动,我则是在常州从同伴们的话语中感知、分享。新学期的第一次基地活动是明强承办,我又来了。

走进五彩的校园,我从第一次的拘谨中释放了出来,开始对校园文化多了分关注。文化不仅仅是知识形态的积淀,它还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或是人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在群体中要形成一种共同生活的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群体和组成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发展与成长。校园文化就是学校里学生和老师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其中最为显性的状态便是校园环境布置。明强在我到过的学校中实在也称不上大,但是很精致,处处散发出儿童的气息。

——明强的校园是多彩的。粉色系的颜色糅合在一起,不是那么张扬,但是倍增童趣,象征着孩子们是最粉嫩的花朵,让人不由对童年展开遐想。

——明强的校园是生态的。除去学校固定的绿化场所外,在每个走廊里都设计了垂挂的绿色植物,使学校的外墙呈现出绿色的美,动态的美。

——明强的校园是儿童的。穿过每一个走廊,你都会不由驻足欣赏孩子们的作品,或是聆听以孩子的口吻传递出的学校的讯息。那是一个缤纷灿烂的平台,那是一个童心荡漾的世界。

……

偶然间发现明强门口的题词是叶澜老师的话,“校园是洒满阳光的地方”,再抬头望去,格外灿烂的阳光,格外明媚的校园让我也快乐起来。

意外(二)

拿到活动安排表后,我便落单了。听语文的走了,听数学的也结伴走了,我独自一人来到了三楼舞蹈房,听的当然不是音乐课,而是班队课。在陌生的环境里少了可以依赖的朋友,独立性较差的我很快找了一个角落把自己安顿下来。我闲得无聊,开始仔细地观察上课的老师,第一印象是这位老师好像是第一次开课,神情不太自然。意外降临了,一向很少参与班队课研讨的叶老师来到了我们这儿,我一阵惊喜,今天又可以跟叶老师近距离接触,感受她的学者风范了。不过任何事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开课的王老师发现叶老师带着闵行区的王局长坐在台下,被这个大意外吓坏了。紧张的她把情绪传染给了据说是一群非常活跃的孩子,整堂课她做的最多的一件事便是竭尽所能让孩子开口。于是,一堂班队课便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

很快,研讨活动开始了。从王老师一开始的反思中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新基础”的新加入者,至少是班队研讨的新成员。带着一种心理负担,她一直低着头在读自己的稿子,当她刚说完自己的教学设计,准备翻页的时候,叶老师表现出她犀利的一面了。她友好地拿过了稿子,暗示老师谈谈自己上完课最真实的想法,不要用自己的预期目标去代替学生的实际状态。脱稿后的交流变得流畅多了,叶老师先后抛出了三个问题,我再一次感受到她的高屋建瓴。问题一,“今天的热身热吗?这些常见的照片刺激度够吗?”当时我也感觉到学生看到照片不兴奋,但我只是以为学生比较紧张,而叶老师一眼就断定学生对这些照片的漠然在于照片过于平常,缺乏新鲜感。问题二,“你认为你们班人气最旺的是哪些人?为什么?”这个问题一提出,我的感觉是叶老师在检查这位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情况,但是觉得与课堂的联系还不够紧密。问题三,“为什么不从这些人气旺的学生聊起呢?”原来,第二个问题是为第三个问题铺垫的。叶老师在课堂上已经观测出班级里几个颇受学生欢迎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号召力是点燃学生兴奋点的最好抓手。如果一开始的游戏从他们聊起的话,就不会让课堂沉下去了。于是,顺着这个思路,我开始重新构建课堂,感觉整堂课的目标清晰了,抓手明确了。豁然开朗的我对叶老师真是佩服不已。接着,基地学校的老师各抒己见,然而此时打动我的倒不是他们的言论,而是外出听课很少听到大家真诚地提意见,一般都是溢美之词,至少也是先贴金,再委婉地带上几句建议。因此,当我身处在如此开放的研讨环境中,我更留意了上课者的表现。王老师的淡定和谦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似乎她并不认为自己在挨批,而是感谢这样一个难得的资源给自己带来了新的生长点。我想,这就是“新基础教育”下教师思维和行走方式的真正转变吧!

意外(三)

下午,我们参加了基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干部的培训活动。当我犹豫再三,鼓起勇气与两位主管班队的专家打招呼时,居然变成了李家成老师对我的热情欢迎。他一下子报出我的名字和学校倒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是杜老师早做了工作,真感谢我有一个这么周到的德育主任。专家如此突出的记忆力让我暗自惊叹。既然是认识的,我就轻松了许多,和李老师闲扯了几句。接着,便是与我们的直接负责人李晓文老师的接触,李老师的随和亲切让我卸去了胆怯,我把我的登记本递了过去,李老师马上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还向我们表示歉意,说忘记把开学初的计划要求发给我们了,有空她马上发过来。她的话让我很欣慰,他们已经把我们局小作为“新基础教育”的一分子了。“新基础教育”的每一位专家都让我们觉得如此可亲。杨小微老师的幽默大度,吴亚萍老师的热情干练,吴玉如老师的和蔼亲切,李晓文老师的精辟随和,李家成老师的谦逊有礼,王建军老师的激情四射,构成了“新基础教育”的又一道风景线,他们与研究组融为一体,成为吸引我们的最大磁场。

每一次上海之行总是脚步匆匆,等着我的更是许多思想上的茫然和从未经历过的工作,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外足以让我带着幸福感行走在“新基础教育”的摸索实践中。

 

                                                2005年9月14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