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新基础教育>>动力驿站>>文章内容
明媚的“华坪”之行
发布时间:2005-05-1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王奕  

516日至17日,学校安排我和杜英姿老师去上海参加“新基础教育”班队专题研讨活动。我将拥有一次进一步走进“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机会,接到通知后的我,既激动,又紧张。

本次研讨活动是在上海闵行区华坪小学举行,主题是 “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关于“研究学生促进成长”的研讨。

由于对华坪小学,我们并不熟悉。出发前,学校领导主动联系,为我们的“华坪之行”做了细心的安排。到达上海后,我们顺利住进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国际交流中心。第一次踏进大学的校园,自己始终被一种兴奋包围着,青青的草、绿绿的树、别致的楼、匆匆的身影、浓浓的书香……我贪婪地吮吸着这里的一切,有一种迫切希望学习的冲动。吃过晚饭,已经快九点半了,伴着徐徐的凉风,我和杜老师漫步在校园里,在常州,也许这时大家快要准备休息了,可这里却格外的“热闹”,阅览室、教学楼、寝室到处灯火通明,我被这浓浓的学习氛围感动了。

第二天一大早,705,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我们随华师大的专家一起乘车前往闵行华坪小学.

走进华坪小学的校园,这里的一切同样让我感到新鲜。这是一座精致而又充满绿意的学校,满墙的爬山虎、松软的草坪、幽静的“月光长廊”、舒适的休息椅、别致的垃圾箱、利用风力发电的喷水池……处处显示着这座全国绿色学校的别具匠心。稍事休息,我们便坐进观摩厅,该校赵燕燕老师执教了“能放能收,快乐成长”的班会课。这是一群三年级的学生,赵老师从捕捉孩子们身边的一些现象入手,让学生就这些现象进行交流,然后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如何做到能放能收,它有什么好处?”再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或困惑,最后老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生们畅所欲言,体现了良好的规则意识。整堂课,老师没有刻意地雕琢,显得那么自然、真实、平等、和谐。

课后,华师大专家组李晓文老师、李家成老师及所有基地学校的老师,围聚在一起,就这堂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我和杜老师由于是第一次参加活动,尽管有想说的冲动,但还是没敢轻易发言,只是在低下悄悄地说上几句。讨论一直到近12点,匆匆吃过午饭,1245我们又准时坐了下来。(这就是“新基础教育”的研究作风)先是一些基地学校的老师就“班主任的问题意识”、“抓住主题,开展有效的班队活动”、“关注学生的幸福感,提升校园生活的质量”等话题进行专题发言,而后大家回溯研究,又展开热烈的讨论。

整整一天,每一分钟都显得紧张,但内心深处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敞亮。上海之行,来得很值得。通过研讨,我和“新基础教育”又走近了一点,对如何在学生和班级发展状态的基础上来推进班级建设有了新的理解,对如何让班队建设对学生产生真正的教育价值,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新基础教育”所追求的对学生成长的真正价值,改变了以往班队建设中一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为活动而活动的现状,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所设计的所有活动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多方面的创造,才会使班级呈现出勃然的生机和动态生成的状态,不断感受到“把班级还给学生”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新基础教育”如一片明媚的阳光,让我感到新鲜,感到耀眼,感到一种生命的力量,它所呈现的这种新的理念和实践形态,新的生存方式,深深地吸引了我,愿它更芬芳、更艳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