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的的的的’……”自然教室中传出一阵欢呼声:“黄豆跳舞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刚走进自然教室,就发现材料架上“躺”着一位“鼓先生”和一小包黄豆。我纳闷儿了:上科学课还用敲鼓吗?这不成了音乐课了?正想着,“叮呤呤”,上课了,我连忙回到座位,等徐诚老师来告诉我。果然,徐老师让我们做了几个实验后,就拿起大鼓和黄豆,准备给我们开开眼界。我心想:嘿!大鼓要“显灵”了!
徐老师把黄豆倒在鼓面上,推推眼镜,神秘地对我们说:“同学们,看仔细了!”说完,他用棒子轻轻敲了一下鼓。咦?黄豆怎么一个一个“蹦”出来了?同学们都很奇怪,个个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是怎么回事。徐老师不知怎的,一直笑而不答。这可急坏了同学们,大家再也坐不住了,一个个凑到讲台前,打算看个清楚。徐老师在同学们的包围中又重重地敲了一下。哇噻!黄豆一下子蹦地老高,颗颗都像在跳“迪斯科”。有趣极了!
接着,徐老师又请过我的同学过雨歆上去摸鼓面。过雨歆摸了摸,惊奇地眨了一下眼,“好麻呀”。徐老师把鼓放回原处,开始揭密。他清了清嗓子:“刚刚,我们大家一起做了个‘黄豆跳舞’的实验。大家肯定都想知道为什么黄豆会跳起来。我来告诉你们,因为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所以,黄豆会因为鼓面振动而弹出来。当然,用力越大,振动得就越厉害。你们懂了吗?”“懂——!”同学们大声说。“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还真留恋这节有趣的科学课呀!
下了课,过雨歆告诉我,她去摸的时候,手痒痒的,有种嗡嗡的感觉。我恍然大悟,原来声音真的是振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