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由来
数字可谓是数学大厦的基石,也是人们最早研究的数学对象。 在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只知道“有”、“无”、“多”、 “少”的概念,而不知道数为何物。随着文明的进步,这些模糊不清的概念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例如我国古书《周易》上就有“ 上古结绳而治”的载 。即当发生一次重要事件时,就在绳子上打一 个结作为标记。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至少表明人们已经有了数的概念。
文字出现以后,人们试图数学以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就出现 了各种种样的记录方法。古埃及人用“|”表示一,用“‖”表示二;古罗马人用“Ⅰ”表示一,用“Ⅱ”表示二 。这种方法虽然有效, 但 是当数字很大时记录起来十分不便。例如我们要表示一百时,难道要写 一百个“|”吗?当然,古罗马人也看到了问题的所在 ,于是他们发明 了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L,C 分别表示 1,2,3,4,5,6,7,8,9,10,50,100。看来似乎问题得到了解决, 然而要表示一万还是十分困难。这也是罗马数字没有被广泛采用的原因。罗马数字的失败表明,任何想使每一个数字对应一个符号的记数方法都是徒劳的。直到公元八世纪印度人发明了一种只含有1,2,3,4,5,6, 7,8,9,九个符号的记数法,并且约定数字位置决定数值大小。例如数 字89中8表示八个十,而9表示九个一。这样一来表示任何数都是轻而一举的事情了。于是,这一发明很快被商人带入阿拉伯首都巴格达城。并 很快得以流传,并称之为阿拉伯数字。由于这一记数法简洁明了,而被 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难怪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