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资源共享>>高年段共享库>>文章内容
走近欧·亨利导读
发布时间:2006-01-1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何瑞英  

走近欧·亨利

                        何瑞英

距华盛顿州不远的北卡罗来纳州有一个名叫格林斯波罗的小镇。1862年9月11日,小镇里一位不得志的医生和他美丽纤弱的妻子生了一个大眼睛、不大强壮的孩子。谁也不曾想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孩子以欧·亨利的笔名平步文坛,成为一个深受美国和世界读者喜欢的伟大小说家,并且在百年之后仍然保持着长久的影响和魅力。

欧·亨利的人生之路崎岖、艰苦而又不幸,他三岁丧母,15岁就走向社会,从事过牧童、药剂师、办事员、制图员、出纳员等多种职业。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露突出。欧·亨利长期生活在下层,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使他对这些矛盾心感身受。曲折的人生、丰富的经历、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会的各种现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贫穷艰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骗子,巧取豪夺的金融寡头,肆无忌惮的买卖官爵,小偷、强盗、流浪汉的生活,以及失业、犯罪等等。对贫民他充满了同情,对资产阶级剥削者从不同角度予以批判与揭露,道出了下层劳动群众对剥削、压迫的愤怒反抗与心声。

  欧·亨利一生创作了270多个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还有数量很少的诗歌。欧·亨利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他对自然、人生所面临的社会矛盾的态度,他写小鸟、古老的村庄,歌颂流浪者,以阴郁的笔调吟颂“唱催眠曲的男孩”,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但因数量少、成就不大,因而影响很小。相反,他的许多书信倒是精彩的随笔,他同编辑谈生活,谈创作,表达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创作思想。欧·亨利的代表作品是《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一片叶子》。其著名小说还有《黄雀在后》、《市政报告》、《配供家具的客房》、《双料骗子》等,真实准确的细节描写,生动简洁的语言使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使他在世界短篇小说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将他比做“美国的莫泊桑”,这是有其道理的。

幽默是美国的文学传统之一。从华盛顿·欧文开始,许多作家都善于写那些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欧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讽刺;马克·吐温的幽默以充满俚语的口语,滑稽、俏皮的描写和极夸张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欧文·肖的幽默则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风趣上。欧·亨利承袭这一传统,受同时代作家的影响,加之一生经历坎坷,使得他独特的幽默与众不同——充满了辛酸的笑声,在夸张、嘲讽、风趣、诙谐、机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郁、凄楚的情绪。读《麦琪的礼物》让人苦笑,读《警察与赞美诗》让人悲凉辛酸。这种“含泪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

 

《麦琪的礼物》导读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的1225日,人们都会在欢乐的气氛中互赠礼物以表祝福。那些各种各样的礼物把寒冷的平安夜变成温暖的天堂。但是,怎样的礼物才是最珍贵的呢?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普通却内意深刻的故事——《麦琪的礼物》。耶酥诞生之日,三位麦琪赠送给他三样礼物,那些礼物预示着耶酥的一生。而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中所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圣诞节里发生在社会下层的小家庭中荒唐却感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仅够维持生活的小职员,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贤惠善良的主妇。他们的生活贫穷,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拥有一样极珍贵的宝物——吉姆祖传的一块金表就算“地下室堆满金银财宝、所罗门王又是守门人的话,每当吉姆路过那儿,准会摸出金表,好让那所罗门王忌妒得吹胡子瞪眼睛”;德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则可以“使那巴示女王的珍珠宝贝黔然失色”。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德拉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礼物却因此变得毫无作用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吉姆和德拉都很“傻”,他们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最最宝贵的东西,欧亨利的小说似乎显得荒诞无意义。其实不然,故事里出现的有些夸张的偶然,让两位生活在困窘中的主人公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而通过这个带着些悲剧情调的故事,我们从一个角度感受到欧亨利为我们传达的从苍凉中透出的温暖——关于“礼物”的价值。    吉姆和德拉,即使只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却拥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对方的深爱,在这些温暖的感情面前,贫困可以变得微不足道。在圣诞节前夕,两个人还想着要为对方买一件礼物互赠,多么浪漫多么温馨。即使这一份礼物似乎失去了使用的价值,它们却成了世间最珍贵的礼物,变成一份真挚的爱赠给了对方。    麦琪是聪明人,聪明绝顶的人,由于他们是聪明人,毫无疑问,他们的礼物也是聪明的礼物。而我们的吉姆和德拉,虽然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最最宝贵的东西。不过,让我们对现今的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一切馈赠礼品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馈赠又接收礼品的人当中,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他们用自己美丽的心灵赠给对方的是一件无价之宝。而这件无价之宝,确实世间任何自认聪明或富有的人永远不会,也不能给予的礼物。圣诞节又快来临了,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是否已经想好

             

 

谈《警察与赞美诗》的人物描写 


      进行人物描写无非是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的刻画来展现人物性格。欧·亨利不愧是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他成功的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把一个流浪汉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比在美国只不过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小人物,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过着以天为帐,以地为床的生活。当冬天来临之际,苏比的冬居计划已经想好了……他只求温饱不求享受。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财富、自由、民主与他好不沾边,他只有贫穷和忍饥挨饿。苏比为了过冬而要想尽办法去蹲监狱来解决温饱。这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极大的讽刺。本文所写的豪华的冬居计划反衬出了苏比生活的无奈。
 
  人穷志不穷,对苏比这样一个高傲的人来说,施舍是行不通的。为了得到好处而精神受辱,苏比不乐意,他过惯了我行我素的生活。在他打定主意去岛上以后,作家对人物的心理、行动作了一系列的描写,刻画了他挖空心思千方百计触犯法律的心态,然后付诸行动。如吃白事、砸玻璃、扮演小流氓、偷伞,可笑的是都失败了。作者故意安排与之命运相反的结局,让人啼笑皆非。这一幕喜剧让主人公处于幽默的环境中,让读者看过之后在微笑的同时也感到命运的捉弄。
 
  文章最后的人物的描写使其人格升华,突出反映了主人公的生活态度的转变。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要重新做人,他要征服已经控制了他的罪恶。赞美诗使他认识了世界,激起了雄心壮志,向往着辉煌的明天,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让读者看到了他心灵里闪光的地方。
 
  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由于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苏比的被捕。在苏比想重新振作时被捕,既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的抨击。对于穷人来说,对生活的追求只是一个梦。这种反常心理和违背常理的结局意味深长地突出了人物的愿望与现实的矛盾,使人物更具有鲜明性。
 
  通过各个方面来描写人物,从人物的行动、心理表现人物性格,以反常的心理安排人物结局,来升华主题,是这篇小说很重要的艺术特色。 

谈《警察与赞美诗》的情节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一个穷困失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为进监狱得一容身之所而故意犯罪,六次惹是生非。其中每次事件都各有特色,毫不重复。 
在苏比决定到监狱去后,他在一家灯火辉煌的餐馆门前停了下来,准备美美吃上一顿,然后声明自己不名一钱,这就可以悄悄地,安安静静地给交到警察手里,从灯火辉煌里可看出餐馆是比较豪华的,像苏比这样的流浪汉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到这里来吃饭的,这就为后来情节的发展作了暗示。果然苏比很快就被餐馆的侍者扔到了大街上。
 
  第二件事是苏比用鹅卵石往大玻璃上砸,试图引起警察的注意。苏比故意砸了玻璃之后,站定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摆明着想要警察把自己抓进监狱,然而结局却大出所料,警察的脑子里苏比连个旁证都算不上。这使苏比心里窝火极了,他的愿望难以实现。苏比仅仅是希望能在监狱度过寒冬,他没打算去地中海游弋,也不想去晒南方令人昏昏欲睡的太阳,更没考虑到维苏威湾去漂流。去地中海,去南方,到维苏威湾,一般都是富人的享受,与流浪汉的愿望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苏比看来,岛上三个月的刑期却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反映了美国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之后,苏比又想了许多办法,却都没有达到目的。直至苏比来到一座古老的教堂,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前的苏比入定了。苏比这时敏感的心灵和老教堂的肃穆会合在一起,他的灵魂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在这一段中作者改用严肃的抒情笔调,极力渲染宗教的感化作用,暗示了苏比幡然醒悟的必然性。然而,在苏比决心改邪归正之后,却出乎意料地被警察逮捕,这似乎不合情理,却又在情理之中,意味深长地突出了苏比的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下层人们根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个情节的精心设置,深刻揭示出美国社会的荒谬性。
 
  纵观全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情节曲折多变,结局出人意料,深刻地揭示了主题,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读《警察与赞美诗》有感

   
当人们真正想要努力去做了,上帝偏偏又开始吝啬了,反悔了,赖皮了。
不可否认,机遇是不等人的,它不是被动的,不会等着你去分析这,分析那,考虑这,考虑那等一系列琐碎的事件后,再决定去做。或许它本身就是个稍纵即逝的“精灵”,它考验的是我们的勇气与胆量,智慧与灵魂。但也不是说,所有的事都不应该经过深思熟虑,周密安妥的进行,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与远古时代又有何分别?
当然机遇也是需要珍惜的,需要好好利用的,碰到机遇已经是很“困难”的,要充分地彻底地去利用,却是“难上加难”。怎样去更好地“完善”它,是个重点。
那位警察,不是已经给了索比多次机会吗?而索比并没有为此去认识到什么,只是一味地无休止地不停地为着他心中所谓的“目标”继续扮演着生命的“小丑”,乐此不疲。而幸运的他,总在“舞台”上有写“失足”,但终究被当作“笑料”,一笑置之。
   
一场“戏剧”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戏剧”的开演。对警察而言,只是去例行公事;对读者而言,只是将近结尾;对生活而言,只是个小插曲;对编剧而言,是个不错的情节;对观众而言,只是对得起一张票;对索比而言,是对生命的新想法地靠近,是为他先前的“无知”付出的代价,是为他不懂的珍惜从他手中逃脱,也许可以扭转他命运的“机遇”而对其藐视所得到的教训的最终结果。
如果他会怪任何人,那么证明他的确活该;如果他只怪自己,那么他就能大声地对自己说:“三个月,也不算太久,我会珍惜并且把握住每一天的光阴。幸福,其实并没走远,只是我忽略了。等着吧……”
   
幸福,其实并没走远。没错,主宰幸福的有很多,机遇是其中的一个。不要等到上帝不耐烦了,毕竟他也有喜怒哀乐,给你个下马威,到那时,就好象太没“人情味”了。受苦的可是自己。
    
珍惜周遭的人或物,它们每天都在改变,只是我们太忙,没看见。机遇,就好比是遇到的机会,是件好事。好好把握,将它的好处发挥至极,则是一件“美”事。一个人的生命中会有形形色色的状况,每一个状况所具有的意义却是截然不同,大相径庭。选择不同的状况,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将机遇“透明化”,完全看清,这样,才不会误入歧途啦。
   
倘若相反,结局就会如同索比:惊恐地醒悟到自己已经坠入了深渊,堕落的岁月,可耻的欲念,悲观失望,才穷智竭,动机卑鄙。
   
机遇遇到却不把握,是蠢材;不遇机遇却懂得把握,是人才;既遇机遇又懂得把握,是天才。
  
不要大言不惭地数落别人,不要心高气傲得亲视一切,不要不知好歹地浪费时间,不要喋喋不休地家长里短,不要噤若寒蝉地发呆练傻,不要患得患失地白日做梦,不要沉雨落燕地修饰自己,不要纨绔子弟地娱乐消遣,不要放荡不羁地随便无谓,不要口口声声地仁义道德,不要口若悬河地能言善辩,不要口是心非地和尚念经,不要盛气凌人地蛮横无理,不要食古不化地坚持到底,不要死去活来地撕心裂肺,不要肆无忌惮地不学无术,不要天香国色地迷惑大众,不要油嘴滑舌地颠倒是非……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