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资源共享>>高年段共享库>>文章内容
第十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资料
发布时间:2005-04-0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吴梦涛  

5.卢沟桥烽火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多音字的读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3.按时间和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4.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多音字的读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按时间和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4.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你能举例说说?

2.他们在我们的领土上烧杀抢掠,为所欲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义愤填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帮助我们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原因,进一步深刻认识日本侵略者的狰狞面目。

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4.读课题,解题:指名读“烽”,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注:这课的生字词较多,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特别留意这些词学生都读正确了没有,尤其是四字成语和词语。

蚕食  魔爪  咽喉  万籁俱寂  全副武装  挑衅  众寡悬殊  同仇敌忾 烽火

哭爹喊娘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如火如荼  夜以继日  妄图  人仰马翻  序幕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相机理解相关词语。以上词语是理解的重点。

3.再读课文,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第一段(1自然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东北,逐步蚕食华北,卢沟桥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第二段(25自然段):日军在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开火,企图侵占宛平城,遭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抗击。

第三段(68自然段):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自然段):“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2)以上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划分的,你分对了吗?其实课文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那就先找一找表示时间的词语?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按照这些词语的提示,你会划分了吗?试试看。

(三)   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重点理解中国军队是如何杀敌的。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憎分明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   学习第一段:

1.有条件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或回忆曾经学过的有关社会的内容。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2.重点理解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3.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二)   学习第二段:

1.自读2、3小节,你读懂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请你找出关键的词语。

重点理解日军的蓄意挑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2.认真朗读2、3小节,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4.自读4、5小节,你读懂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我军的英勇抗击)

赵登禹:了解“大刀队”,抗战英雄。 

5.认真朗读4、5小节,读出我军不畏强敌,奋勇抗击的英雄气概。

(三)   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这一段中写了哪几层意思?

2.交流。

1)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2)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3)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四)   学习第四段:

通过理解“序幕”、“如火如荼”两个词语,揭示“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五)   总结全文:

北京西郊的卢沟桥,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它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它更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它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