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课堂点击>>优秀案例>>文章内容
黄鹤楼送别
发布时间:2006-01-1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jxyym  

25.黄鹤楼送别

一、教学目标:

1.  能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词句,适度开发课程资源,领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

2.  能在朗读想象中体会古诗悠远飘逸的意境,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引入情景。

1.  读课题,结合课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李白  孟浩然)

2.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烟花三月”。三月前加上“烟花”两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杨柳依依,一眼望去,仿佛漂浮于烟雾之中,繁花似锦,犹如置身于花海之中。)

3.  读“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我们美美地朗读课文第一节。

二、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1.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李白,在这烟花似锦、春光如梦的季节里,登上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读23两节。

2.千年胜景黄鹤楼有着神奇的传说,两位诗人曾在这里谈诗篇、谈人生。黄鹤楼是他们友谊的见证。而今两位诗人在此饮酒话别,一定思绪万千。请你默读23两节,想想注注,你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5分钟)

3.交流: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读中悟,悟中读

理解“触动”。他们无心欣赏春景,只是不愿也不忍谈及那一触即发的惜别之情。

李白对孟浩然有哪几个称呼?

——夫子(古时候对学者的尊称。)

——六个“您”

        ——兄长和老师

李白敬重孟浩然,敬重他什么什么样的人品呢?出示《赠孟浩然》:(他不愿给皇帝当剥削百姓的官,宁愿在田园里种菜。师读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小结:这种敬仰之情随着交往增多,转化为亦师亦友情,(兄弟情,师生情,)而在今天分别的时候,自然的产生了难舍之情。

4.王勃的诗是什么意思?知己指谁?

    5.请同桌一人扮演李白,一人扮演孟浩然,再现话别的情景。

三、目送吟诗,想象意境。

1.多么感人的话别啊!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

指名两位学生——

看幻灯——友人的船渐渐远去,李白——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

小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

这一江春水送去的是——送去的还是——还是——(思念、牵挂、眷恋、惜别)

2.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出示幻灯片

3.质疑:细细的读一读,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西: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用了这个词把两地千里之遥写出来了。

孤:谁孤?船孤——两人孤——李白一颗孤独寂寞的心。

4.  欣赏:我的老朋友告别了西面的黄鹤楼,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三月顺江东下去游扬州。长江岸边,孟浩然在舟中,李白立岸上,两位诗人拱手告别。请你联系课文内容,欣赏这首诗。可以从内容、词句的运用、表达方法上品一品。

5.  配乐诵读:这首诗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景。李白和孟浩然的深厚友情就在这饮酒话别中,就在这长久的伫立深情地凝望中,就在这悠远无尽的江水中传达了出来。

多种形式的朗读。

6.  背诵:李白和孟浩然真挚的友情流传了下来,这首诗也成了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多种形式的背诵。

四、延伸拓展,布置作业:

李白是一个非常重友情的人,他还写了一些送别诗,不同的送别诗表达了他不同的情怀。请大家看《赠汪伦》、《送友人》最有名的是这两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友人就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还有孟浩然引用的王勃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你可以搜集一些古今中外的送别诗,下节课我们来读一读,品一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