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课堂点击>>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06-01-1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的意思,故事的寓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学习、新的探索。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提起成语,我想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吧?能说几个吗?

我们来个填字成语大比拼,看看谁掌握的成语最多,好吗?(师出示)自( )( )( )

 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自相矛盾。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图出示

二、精读《自相矛盾》。

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2、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写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指名朗读,学生评议。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4、因此,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6、现场表演: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现在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说一说,最好演一演。)

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介绍诸子百家及韩非子。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 你知道这则古文的意思吗?

出示课文,自己小声读读课文,说说这古文的意思。

拓展作业:

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这学期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

 

1、学生根据问题自读课文。

出示问题:(1)“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2)“自相矛盾”和“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

1)学生讨论“自相矛盾”的意思。

2)出示卡片:

A:“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B:“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3)说说看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学生交流)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那个人炫耀夸口的语气。

3、它的话有什么矛盾之处呢?

1)学生回答

2)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4)理解“张口结舌”指导学生朗读。

4、朗读课文,读出卖矛盾先炫耀夸口,后张口结舌的语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