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
年级:二年级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 | ||||||
学科:语文 |
课题:15、晚上的太阳 |
教时:2 |
设计者:许嫣娜 |
日期:4月14日 |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爱迪生从小敏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3、能在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感悟文本的价值,与人物同悲喜。 4、能在自主地探究中理解课文里一些表示人物情感的词语。 5、能积极查找资料主动学习。 ※制定依据: ★内容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小时候在妈妈生病时,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明,让医生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救了母亲的故事。文章的线索是晚上的“太阳”,文本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智慧”二字中。课文的情感性很强,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同时也是学生提升感悟的最佳依托。因此教学设计始终以情境创设,朗读品味为主线,努力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中一段美丽的心路历程。教师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感悟的同时,通过倾听、分享、引领、提升,与学生一起成长。 ★学生实际:学生的朗读基础较好,对于情感有明显变化的课文,能在初读后较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但由于本文有许多表示情感的词语,学生理解比较模糊,所以在朗读指导时,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情感的细微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朗读素养。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学生对爱迪生的“智慧”的理解容易就事论事,比较肤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地与文本对话,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相启发,共同分享,理解“智慧”的双重内涵,使教学水到渠成。 | |||||||
※教学过程 | |||||||
时间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4分钟
5分钟
18分钟
7分钟
3分钟
3分钟 |
课前准备
一、 揭示课题,读词导入
二、 比较辨析,学习第一自然段
三、 情境体验,学习第二自然段
四、 朗读感悟,学习三、四自然段
五、 课外拓展,学习第五自然段
六、 总结全课 |
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搜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资料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 2、出示词语。
1、师:老师这里有两句句子,比比谁的耳朵灵? 2、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比较一下,你知道了什么?
1、师:手术必须马上进行,可是……
2、师:时间就是生命,可是它一分一秒过去了,屋里的气氛更紧张了。
3、师: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爱迪生忽然眼睛一亮:“医生,我想出办法了。”
4、师:顿时,简易的手术台前一片光明。这便意味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