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课堂点击>>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27 三借芭蕉扇(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05-04-0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概括的方法,提高概括的能力。

3、通过读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孙悟空的智慧。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的兴趣,体会孙悟空“三借”的不同含义,初步感受名著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检测预习:

1.古人很喜欢用“三”字,中国传统小说也经常用“三”字来编写故事,比方说《隋唐演义》中有陈咬金“三斧子定瓦岗”,除此之外,你还能说两个吗?(《水浒传》中有“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中有“三顾茅庐”;《西游记》中有“三打白骨精”。)

2.今天我们要学习《西游记》中另一个精彩的章节——“三借芭蕉扇”。谁来读读这个课题?看谁读得好。(齐读课题)

3.通过预习,你能将这个课题补充得更完整、更具体吗?

(学生可能会说到这些内容:唐僧师徒为了过火焰山,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最终孙悟空借到了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并把扇子还给了铁扇公主,四人继续西行。)

4.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看来预习得挺好,那么课题中的“三借”到底是指哪“三借”呢?就让我们在文中找答案吧。

(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打开书,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小节指名读,纠正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相关字词。(准备了这些词,但不一定都说。)

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

1)芭蕉:草字头,一种植物。

2)烘烘腾起:用来形容什么?(火势大,迅速)。

3)抹(生字)、沫:联系记忆,右边是“末”。

4)捶:动作,“拍、打”比较。

5)猢狲:是指谁?为什么这里用“猢狲”?

6)诀:言字旁。

7)扛:为什么用“扛”?说明什么?

8)戒:半包围结构。

3.学习第一小节:

1)孙悟空之所以要借芭蕉扇是因为他们要过火焰山,火焰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能说说吗?看看书中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到描写火焰山的句子了吗?先自己读读看,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完感受,读文,齐读)(感受说得真不错,请你读出过火焰山的艰难)

2)引读:这山的火焰只有翠云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扇灭,孙悟空去向铁扇公主借扇子,可铁扇公主不肯借给他,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铁扇公主是这样想的,那你知道孙悟空又是怎样想的吗?正因为孙悟空没有借到扇子,而他非要借到扇子不可,所以他只能想其他办法借到扇子了。

3)老师根据“三借”的内容,给文章分了分段,你能根据分好的段说说这三借的内容吗?

一借(13),孙悟空变成小虫子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借到了芭蕉扇,结果却是把假扇。(逼)

二借(46),孙悟空变成牛魔王,二借芭蕉扇,牛魔王又假扮猪八戒骗回了芭蕉扇。(骗)

三借(79),孙悟空带领众神大战牛魔王,三借芭蕉扇,扇灭火焰,继续西行。(夺)

(原来是逼出来的,原来是骗来的,原来是通过恶战夺过来的。既然孙悟空是用了这三种方法得到了扇子,为什么还说是借呢?)

(三)细读课文,体会“三借”:

1.孙悟空火眼金睛,主意多,铁扇公主也绝非等闲之辈,所以当铁扇公主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时,他是用了哪些办法得到扇子的呢?(逼、骗、夺)

2.请你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这三次不同的“借”,你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借”来读,觉得读得不错了,再读给同桌听听,待会儿我们全班来交流一下,看看谁读得最好。

3.全班交流,评读。(他读出了什么?)

(四)小结:《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这么精彩,孙悟空也给大家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地讲一讲这个故事。

(五)板书:

         一借(13) 逼  足智多谋     

孙悟空                     二借(46    骗     不怕困难         

                      三借(79    夺  敢于斗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