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引导学生在多种活动中体验数学
发布时间:2005-06-3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引导学生在多种活动中体验数学

局前街小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小学数学体验学习包含如下特征:一是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体验学习别人代替不了;二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切地体验;三是应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因此,体验学习可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调整:从认识为唯一取向,调整到认知和情感双重协调发展为取向上来;从主体的缺乏调整到主体教育,参与式教育来;从重书本、重理论的教育调整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互动式的教育上来。我们知道,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社会性和个性也有待获得迅速发展,因此,面对抽象的数学学习,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数学。

一、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内容,力求把教材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在“做”中体验数学。例如。在苏教版第七册第八单元的复习课中,教师没有直接把所要复习整理的知识一一展示给学生,而是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一条直线,提问:黑板上画的是什么?你能说出有关它的知识吗?学生发言后,教师继续要求:现在请大家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再在上面添画一、二笔,使它变成其他图形,你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图形?学生操作后,很自然地回忆出射线、线段、垂线、平行线及角等相关知识。这样,教师激活了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实现了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从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概念,促进数学概念的建立。

二、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数学。

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由此,教学要打破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不断循环的开放式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再创造中深刻体验数学。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教师没有进行铺垫,从而防止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形成定势,而是直接出示例3  26498,学生们有的动笔,有的翻书,有的讨论,得出了多种简算方法:26498=264100226498=27098626498=260904826498=270100-(62),26498=2009864等等,接着教师又补充了38695196764等式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简算,学生们的思维闸门被打开,创新欲望被激起,简算方法层出不穷。如此教学设计,达到了探究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功效。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教学应不断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在思维过程中体验数学。

现行数学教材局限于篇幅,大多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示数学问题的结论,而省略了丰富多彩的思维过程。教师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密切根据小学生由粗到精、由表及里进行思维的特点,循序渐进地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体验数学,在体验中建构知识。例如,在认识减法的性质时,教师作了这样的安排:首先出示情境题,学校买来36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117米,第二次用去87米,还剩多少米?学生解答时,列出了两种算式:36011387360-(11387),并得出两种算法结果相同。接着,请学生比较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的结果:304630-(46  5002070500-(2070   10003502501000-(350250)请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能自己再举出这样一些例子吗?学生在表述自己所发现的规律时,有的举出了同样的例子,有的用语言进行描述,还有的用字母来表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体验数学规律形成,优化数学认知结构的组建。另外,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还要紧密结合小学生思维较直观、片面、肤浅的特点,通过判断、改错、举例、图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体验数学结论动态形成的过程。

四、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

1、走进生活,感受“活”的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是脱离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情境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既能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中“我们去秋游”这一课时,教师特意把教学时间安排在学生去秋游的前两天,并设计了这样一系列活动:一、讨论这次秋游应该预收多少钱?二、研究怎样合理准备秋游食品。三、合理分组,解决划船问题。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去秋游时必须解决的真实问题,因此,学生们解决问题时兴趣盎然,他们接触的是一种活生生的数学,体验数学经验生活化。

   2、回归生活,体验数学“事实”。

数学教学应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体验到数学在生活实践之中。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会上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如,纽扣、指甲、门牙接近1平方厘米,手掌、树叶接近1平方分米等等,通过这样的举例,可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真正意义,数学变成了可以看得见的事实,概念的表象在头脑中更加清晰了。

综上所述,在数学学习中,必须生动地开展观察、思考、探索、验证等主体性活动,才能促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