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师发展>>四书"杂谈>>《中庸》篇>>文章内容
读《大学 中庸》
发布时间:2007-02-2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邓方红  

                    读《大学 中庸》

 读了《大学 中庸》这本书,我真是觉得惭愧,身为语文老师,文言文根本看不懂,只能借助译文才勉强看得明白,而且只是肤浅的理解,其深妙之处靠本人的水平实在难以领悟。不管怎样,我觉得老祖宗真了不起,在2000多年前就能提出如此先进的修身养性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认为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认为人的修心养性不仅仅局限于自省,而是一个同外界事物积极接触,通晓知识事理,培养道德情操,是人格渐趋完善的过程。《中庸》讲到了要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两者都教导人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反复强调“诚”,把“诚”看作是人的本性,认为诚能尽性,至诚无息,实现“诚”,便可使人由凡入圣,达到道德理想和最高境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为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学》和《中庸》都提出了“慎独”的思想,认为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容易干坏事,因为害怕被别人知道,但是当这个人独处的时候,不再有人的眼睛看着他,也不再有人会干预他,他就会在心里萌发坏的思想,并做出坏的事情来,所以君子一定要慎独。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慎独在当今已成为一个专用名词,人们都喜用慎独作为座右铭,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儒家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慎独是一种修养,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柳下惠坐怀不乱,东汉杨震的“四知”箴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主,勿以善小而不为”。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以上种种,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但,这些慎独的故事不老。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

  “吾日三省吾身”,即是慎独的工夫。三省其身,即面对自己,澄清自己的内部生命,纯粹是为己之学。

    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扎实的教育功底,还须具有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行修养。我们要经常地、认真地检查自己,工作尽心尽力了吗?对待学生无私公正吗?无人看见时能遵守规范吗?做任何事之前先“三思”。因为慎独,在各种的诱惑面前,你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慎独是阻止你犯错误的一道屏障,慎独是提升你自身素养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

慎独虽然是古人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因时代的更迭变迁而失去现实意义,只要我们从“慎独”开始,持之以恒,就能实现从道德修养的“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就能使我们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使我们的人生之旅更加顺畅通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