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研动态>>教学反思>>文章内容
在对话中实践语言
发布时间:2006-05-2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今天教学《云雀的心愿》,感觉文章脉络清晰,对话的教学适合学生朗读,易于理解。尤其感觉教学设计的匠心独运,能够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该文章以环保为主题,假如过分注重这一点,很有可能上成科学课或者思想品德课。如何突显出其“语文味”?在文章第三段的教学中我有所尝试。

美中不足也是一大亮点:学生找到了云雀飞到大上空的所见,读了读,然后让学生说说感受,学生说到了由此联想到的黄河的环境,从“浑黄的河水”看出了水土流失的严重后果。当时我只是想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部分,却没有与后文联系看,其实“凶猛”、“泛滥成灾”都可以来概括这段内容,假如让学生再用一些词语来概括,学生对这种后果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我后来进行了补救,但总觉得没有一气呵成的流畅感。

由此引到这是因为“森林水库”被破坏的缘故:我设问: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说是“森林水库”呢?引起学生的兴趣,去解释“森林水库”。

对话着,思考着:

   我请学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对话的形式。于是,第一组同学把书上的一问一答读了一遍,我提示,能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吗?又给学生一段时间准备,这次的两个同学抓住了要点:

“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说是“森林水库”呢?“

“因为森林能蓄水呀?”

“森林是怎样蓄水的呢”

“树冠……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土壤……”

这一问一答帮助学生理清了本段的脉络并清晰地解释为什么说森林是水库?借助这两位学生的问答,其他学生进行了练习,体现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并在语境中实践了语言,看来学生的潜力无穷啊!假如现在老师还要“代步”,那就可悲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