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研动态>>教学反思>>文章内容
语文要“牵着走”还是“主动走”
发布时间:2006-05-1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语文要“牵着走”还是“主动走”

    前不久,很有幸听到一位校长教学四年级的《第一次抱母亲》,那精心的设计,煽情的音乐,不感动都不行,自己也感觉她的设计比较好,正好,我也即将教学这一课,于是打算偷个懒,将她的设计拷贝一下。

教学前,我又细细研究了一下自己的听课笔记,感觉到,的确,她的设计很精致,“长课文短教”的方式很吸引我,因为她遵循了一条很清晰的线索,将“我认为的母亲”与“现实中的母亲”做对比,在我的眼中,母亲是力大无穷的,而现实中,母亲却那么轻,而且那样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在感受“我心中的母亲”形象时,她是这样处理的,老师为学生设想了许多种情况:“夏天,母亲汗流浃背,她背上背着妹妹,手里拉着我……”“冬天……”“狂风大作时……”以此来想象母亲的艰辛,再一次又一次地朗读那一段关于母亲“翻山越岭”的句子。

看到这里,我感觉,为什么要为牵着孩子的鼻子走呢,说不定孩子能自己创设这些情境,甚至比我们说得更好。于是我准备尝试一下。在教学这个环节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母亲带着我们走山路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母亲穿的是布鞋,那山路上的石子大大小小,走起来肯定很疼。”

“山路上有荆棘,母亲肯定要为我们披荆斩棘,她的手上会划出道道血痕。”

“母亲要同时照顾我和妹妹,妹妹哭了,还要哄她。”

……

我顺势问:“母亲只是一天这样做吗?”

学生立刻结合“年复一年”“我们长大后还是自己承受重担”感受到了母亲的艰辛与伟大。

我一直想,我们不应该用成人的思维去代替孩子的思维,也许成人觉得容易的事情,孩子们看来很难,不论是怎样的感受,只有发自内心才是自己的,孩子们尤其需要这样“天然去雕饰”的感受,语文不欢迎“代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