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研动态>>教学反思>>文章内容
环境中的“灵气
发布时间:2006-05-1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环境中的“灵气

在教学《三顾茅庐》一文时,其中的环境描写给了我不少的启示。

  读许多大家的文章,总能感受到其中环境的一种“灵气”,或体现心情,或烘托气氛,或反衬人物性格,环境的描写在文章中起着不可或却的作用,换言之,所有的环境描写都有一定的目的,它的存在有其充分的理由。

  在本文中,那一段清新疏朗的环境描写就体现了其重要的地位,卧龙先生诸葛亮就隐居在此,那清澈的流水,那清新的竹林,那似卧龙腾飞般的山冈,无不显示出主人那遗世独立的风格,那是世外高人的居所,衬托出主人的高风亮节及那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

   于是,渗透环境描写的教学就从这里开始。在学完课文,品析完人物性格之后再来看环境描写,学生领会起来就容易多了,他们也能找到这环境与人物性格之间的相同点了。但是,要把体会的转化成熟练的运用,这中间的距离实在是太大了。

我在作文教学中开始尝试,但是,对于某些连作文开头都分不清的孩子,与他们来谈环境描写的用处,无疑是“对牛弹琴”,我耐心地指导,一件事一件事地教,对本册书上的作文结构进行了重新组合,尽量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尝试。

1.  复习旧知:我将《虎门硝烟》一课的结构搬上课堂,与学生重温课文结构,分析其写作特点,总结出起结构为:交代事由、环境烘托、亲身体验、总结思考四个环节。

2.  结合情境:我从学生的身边寻找素材,把家长半日开放的情形与学生分享,帮学生理清这样四个环节。

3.  精心讲评:我把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环境描写拿出来范读,用榜样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好的环境描写为整件事情的描写增色不少。

4.  类似拓展:我引导学生回忆有意义的“第一次     ”,帮助学生巩固言语实践的形式,变被动为主动,从而熟练掌握这样的作文形式。

     我想,有“灵气”的东西应该为灵性的孩子们掌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