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新课程标准对六年制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了具体要求: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为了贯彻这一要求,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如何才能使天性活泼好玩的小学生主动的去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兴趣和习惯呢?我经常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一、选择学生阅读感兴趣的书目。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他们自己再清楚不过了。我每天利用课余几分钟,进行“向大家推荐我喜欢的书”活动,让推荐书的同学把书的名字、作者、内容简介、哪买的或借的讲清楚,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说上喜欢的几点原因或书的一些优点。刚开始,同学们参与不怎么踊跃,久而久之,学生就开始争相推荐好书。这不但让学生产生读书、找书的热情,也培养了他们认真读书甚至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真所谓“一举两得”。
二、提供学生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
小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如果不很好的稳定、保持,兴趣就会渐渐消失。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来保持、稳定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自己获得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具体方法有:
1.课前小演讲法
我让学生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2-3分钟,让1-2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刚开始学生有些胆怯,但时间一长,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上去。过程中我注意照顾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轮流制。在班级里长期开展这一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惯例,对他们读书兴趣的保持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2.书面内容展示法
在班级的墙报中,开辟一个“阅读效果展示窗”,用来展示学生的一些作品,如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定期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挂上“展示窗”。这个评议可以是小组评议、班级评议,也可以是教师评议。学生们有很强的上进心,不甘示弱,从而使得“展示窗”的内容不断更新。这扇“窗”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3、讲故事能手、朗读能手评选法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讲故事,针对这一点,我不定期的举行一些“讲故事能手”比赛活动,让学生讲一些课外书中的故事。考虑到他们毕竟是小学生,我让他们找一些较短的故事,太长的故事他们有时会记不牢、讲不好,这样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起到反面效果。“朗读能手”比赛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