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算是进入了新基础的圈子,可对于那什么新基础,我并不太热衷,我总是认为:什么对学生有用,我就用什么;什么新基础旧基础,新基础不来我是那么上,新基础来了,我也是这么上;从教几十年,外面的花样换来又换去,见得多了,都是一阵风。
23个声母仅用3周学完了,时间短、容量大,对于跨进校门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讲,确实需要有个时间来进行回顾与复习,以便为后面的复韵母、鼻韵母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地利用拼音来认字、阅读。因此,在得知上海华师大研究新基础教育的专家要听研究课后,我决定上一堂声母复习课。
在教师的情境设置中,学生在短暂的一个月的拼音学习之后,对语文课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各种各样的拼音游戏积极性很高,毕竟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游戏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在声母复习中,我仍然以游戏作为学习活动的最佳抓手。试教下来,自我感觉还是不错。
在接下来的议课时,李校长接连几个问题问倒了我:新基础主张在课堂上体现学生自主性,这堂课中体现了多少?新基础讲究结构,讲究联系,在这方面还可以如何改进?……
接着,校长就如何在这堂课中凸现多元目标的整合,把掌握声母与发展学生思维、语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快乐地学,定位“五还”,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设想。说得很有道理,也可操作,那时,我只有快速记录的份。
后来,丁轶敏和喻一珉都分别对我感慨一番:校长不是教低年级的,却能用新基础的理念对低年级的教学提出这么有水准的意见和建议,的确不一般。校长是我们学校里最早接触新基础的,新基础真的有道理。
我表示同意。
这大概就是新基础的魅力所在。
顾建农
200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