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研动态>>教学反思>>文章内容
教育教学反思(邓方红)
发布时间:2006-01-1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教学反思

局前街小学 邓方红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中、高年级,已经蔚然成风,那么在低年级,能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组织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呢?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呢?本学期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养成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学生课前质疑。

进入二年级以后,我要求学生在每次教学新课前先预习课文。预习要求是:1读通课文;2标小节号;3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自学生字词,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在预习过程中再加了一条,让学生读课文之后试着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因为低年级学生会写的字有限,也容易忘事,我就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符号,让他们在书上标一标,划一划。不懂的地方划一下打一个“?”。

二、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课内质疑,自主释疑。

在课内质疑,除了根据课题质疑之外,更主要的是在学生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了充分读的基础上的质疑。第一课时,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情况下,我让学生质疑。一开始学生大多是对不懂的词语质疑,慢慢地学生提出了较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为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直接的帮助,我往往根据学生的提问,来组织第二课时的教学。

    在课内质疑,还可以在学习了一部分课文内容后,进行质疑。例如,在教学<<有趣的发现>>一文时,我在学生学习了一、二自然段,弄清有趣的发现是什么以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有趣的现象?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这种有趣的现象,而那里却有这种有趣的现象?……然后,我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书,独立寻找答案。让学生读读、想想、圈圈、画画,同座位或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找出了答案,兴致很高。

三、教学内容结束后,引导学生再质疑,努力向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光靠读一本书是学不好语文的,即使是低年级,也要树立起在课外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思想。例如我在教学完《夕阳真美》这课后,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学生就提出了“课文第三节说太阳圆圆的脸涨红了,第四节说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为什么太阳的脸会变得更红呢?”这是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我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让他们课后自己通过上网、问大人、看书等方法去了解。

一学期实践下来,我觉得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低年级小孩天真、活泼、敢问、敢说,在这个年龄段有着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意识的良好基础,我们教师如果在课堂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