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在大力提倡让课堂活跃起来的今天,在鼓励学生敢说会说的同时,在放手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同时,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回首这一个星期的课堂,我在让学生学会倾听上花了不少工夫。应该说我的这一届学生还是比较乖的,因而我的训练感觉上效果不错。
一、要求要反复明确。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倾听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同时,老师可向同学表白:老师欣赏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一般都能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学的发言,即使同学回答有错,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会“耐心”等待。
二、要发挥示范作用。
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在评价学生也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这样,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指正、补充等。
三、关注要持久全面。
现在,我总是学会把自己的视野打开,关注到全班每一个学生。孩子只要稍一放松,就会被我的目光发现。我能结合教学过程给予温柔的警告。这样一来,孩子的弦绷得紧紧的。教师要坚持在课堂上每一分钟的关注,随时让学生来复述,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只有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坚持时刻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在其间慢慢流淌!
·第二周
今天,当我在复习“bpmf”时,第一次对孩子说,“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提示学生可以大声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读在心里。)话音刚落,教室内人声鼎沸,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面红耳赤,场面煞是热闹。热闹已日渐成为一种教学的时尚。当时我就在想:
(一)难道学生个个都喜欢高声朗读?仔细想想,答案非常明显。学生之所以都选择高声朗读作为“喜欢”的方式,不排除以下两方面原因。1.受从众心理趋使。部分同学的放声朗读使其他同学身不由己,为给老师传达“我读得很投入”这一信息,就不惜扯着嗓门,摇头晃脑。2.学生无其他方式可选。他们只会放声朗读。
(二)难道一定要“用喜欢的方式读”吗?我认为,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这种说法也未必恰当。因为默读、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种高心智活动往往会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时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即放声朗读,那么,其默读、浏览能力就会日渐萎缩。我的结论便是这是浅表性的“选择性学习”,不排除“放任自流”之嫌。
·第三周
我发现我真的不能做裁判。今天我让男、女生对抗朗读“jqx”的拼读。在比赛中,有一方明明不如对方,其他学生的评判也十分明了。但是,我在总结性评判时却说:“大家读得都很好,各加一颗星。”我总是舍不得让某一方失败,但是我的“中庸”似乎并能让孩子们高兴,我既没有伤害一方,更无让一方高兴。这不禁引起我的反思:
(一)指出不足,就一定伤他自尊吗?不!应该说,绝大部分的学生的心灵并非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即便部分学生如此,那么,这般“呵护”,也只会使其心灵更娇更脆。何况虚假的评判反馈给学生的是错误的信息,这种欺骗对学生而言也构成了伤害。
(二)在保护一方的同时是否又伤害了另一方呢?那些明显胜出一筹的同学可能感受到的是你的“偏心”,其他学生领教到的亦或是你的“黑白不分”。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师还可敬吗?以后的教育还有说服力吗?看来这种狭隘的“尊重”,可能换来的是无尽的“伤害”。教师的评价要做到:1.评判客观公正,才具说服力。2.教师应善于指出学生的不足。
·第四周
今天下午,张老师来听我的课了。说实在的,心里很忐忑。虽然和张老师也算比较亲近了,但是匆忙间备出的一堂课还是很怕惹人笑话。毕竟,我不能再以年轻作为失败的借口了。
教学内容是“ai ei ui”的拼读,上午刚刚结束第一课时,孩子们的掌握情况从课堂上反馈还是不错的,但是在快速认读的准确性上还是要打些折扣。好歹少了个复习巩固的时间。下午拼读恐怕有些难度。
我从顾老师那儿学会了情境教学法。课的一开头就以“朋友”作为听说训练的切入口,然后引出了“乌龟”和“白兔”两位动物朋友,以此引出拼读的教学要求。学生很快就拼出来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来给它们发口令“预备!开始!”其中同样蕴含着拼读的要求。学生的兴致很高。
紧接着,我便安排学生给“ai ei ui”找朋友,以各种方式进行拼读。今天的小朋友不仅声音响亮,而且拼得很正确。我倒没有刻意追求课的完美,在课堂上仍然多关注拼音较弱的同学,请他们试着拼一拼,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是我的课是真实的,不用再去补课。我把学生放在了心上。
我的两个游戏是自己设计的,看来效果真的不错。张老师笑得非常开心。一个是颜色的游戏,我让学生拼出来后,就到同学的衣服中去找,大家都很投入,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拼,努力地找。一个是动作的游戏,学生拼出后可以做动作。游戏始终都是小孩子的最爱。
自我感觉,学生在课堂上似乎一直很兴奋,知识点是掌握了,但是思维上得到的发展不多。果然,张老师给我的建议便是“课要动静结合。”
·第六周
拼音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一年级小朋友该怎样学好拼音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进行了点滴尝试,使学生在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学的轨道上发展。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乐中学,让学生心情愉快地获得知识。
1、仿一仿,仿形仿声
一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容易在直观的教学中激发兴趣。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孩子们一打开课本就会兴趣盈然地议论图上画的是什么?谁在干什么?在说话中,我随机地校正他们的发音,通过兴致盈然的看图到轻松的学习,模仿正确的发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主动、轻松愉快的。
2、读一读,读出童趣
儿歌是小朋友喜欢的,把儿歌放到拼音教学,使孩子们的口齿得到锻炼,即纠正了错误的读音,还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得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如,学习ai,我们一边拍手一百读“好朋友,排排坐,你挨着我来我挨着你。a 在前边,i在后,挨在一起ai ai ai, 好朋友啊不分离。”这样轻松的学习,孩子们练习了发音,联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使韵母富有了实际的含义。
3、猜一猜,猜出兴趣
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在拼音教学中进行了猜一猜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并巩固了拼音。我问:“两个门洞,一把雨伞?”孩子们答:“两个门洞mmm,一把雨伞fff。”或者是教孩子出题,让老师或同学来猜。我还会做口型,叫孩子们认真观察猜猜老师发的是哪个字母?不仅是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字母发音的口型,还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都是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孩子们在愉悦、高涨的猜谜中正确掌握了发音的方法。
4、演一演,演出童真
现在的孩子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如果很好的利用,对学习拼音是有很大帮助的。为孩子们创设情景,如在教学jqx和 v相拼时,给孩子们戴上头饰,配上儿歌“小v小弟弟,他最懂道理,见了哥哥jqx,脱去帽子敬个礼。”通过学习儿歌,带着头饰表演,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做人,并在富有童趣的表演中掌握了jqx和 v相拼的规则。
拼音教学需要我们老师去开发,使教学趣味性,营造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能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
·第七周
现在学生已开始接触课文了,在第一课时里,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小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任务很简单:找出本课的生字,拼读两遍。学生学得很轻松,而且饶有趣味,并且因为任务单纯,小组间的合作也非常好。如此以后,我便想,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将这种方法自己独立去完成呢?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布置预习作业了,要求就是:划出本课的生字,拼读两遍,读通课文。几次下来,我发现这也有好大的收获。
一、强化了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自己动笔自己拼读,但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听课的时候,他就要听听自己读得是不是对,别的同学是怎么读的。很有意思的是,班里有个小朋友,因为拼音基础差,且识字量少,对学习的兴趣一直不大,但自从布置预习以后,他明显进步了,其实他的预习效果并不怎么样,也许一个课文里他也只认了一两个字,但读到那个字时他特别自豪,觉得这是他自己学会的。这样下来,他的识字兴趣竟这样激发起来了。
二、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三、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四、人人获得了练习机会,学习素质提高
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有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没有动脑。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了。
五、培养了阅读书籍兴趣,课外知识丰富
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期待,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第八周
我把局小、实小、二实小、天宁的期中检测考卷放在一起比较,我有以下思考:
◎试题汇总:
局小的期中检测是与拼音检测合二为一的,所以我先把三份考卷中与拼音有关的考核内容放在一起比较。
局小 |
二附小 |
天宁 |
1.抄写字母和音节。 2.按声母表顺序默写。 3.为字母、音节分类。 4.照样子填空。 5.看图把音节补充完整。 6.读拼音句子,画图。 7.看图写出音节。 |
1.听音,选出正确的音节。 2.看图把音节补充完整。 3.看图选择合适的音节。 4.选出写错的音节。 5.看图,读拼音句子,写上序号。 |
1.按声母表顺序默写。 2.为字母、音节分类。 3.看图选择合适的音节。 4.照样子填空。 5.把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
局小外,另两所学校在期中检测时,都涉及到了生字教学,题型一并比较。
二附小 |
天宁 |
1.把字和对应的音节连起来。 2.读拼音,写笔画。 3.读拼音,写词语。 |
1.读拼音,写笔画。 2.看拼音,写汉字。 3.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
◎两点发现:
1.拼音检测目标明确。
三张考卷事前并没有进行过讨论,但题型却惊人的一致。看来大家对于拼音教学的目标把握都很准确: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二附小的拼音检测侧重于音节的考查,五道题目都与音节有关。其中选出写错的音节这一题比较有创意,而且也有一定的难度,四个音节都是学生平时特别容易犯的错误,要从众多音节中找出来比较困难。
天宁的五个题型与我校的均相同,但在排版上不够美观,学生书写时不够舒展,因为段落间的距离比较紧,出卷老师为学生着想的还不够。
2.生字检测重点突出。
我们学校的考卷中没有检测生字教学,另两张考卷中生字教学的检测所涉及到的三道题目完全一样,一是突出读音,反馈老师在教学时有没有正音的意识;二是突出笔画,反馈老师在教学时有没有循序渐进,从笔画入手。
◎两点思考:
1.教学要明晰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年段目标,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拼音教学、生字教学、阅读教学在一年级的目标是什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哪些素养,教师要了然于心。既不要人为地拔高,也不要一味地放纵,张弛有度,挖掘教材的核心价值,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产生价值。
2.拼音教学具有延续性。
拼音教学的目标是贯穿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教师不能为了应付拼音检测而进行拼音教学,检测完后就扔掉了。在生字、课文教学中,要利用拼音这个拐棍,指导孩子读准字音,说好普通话。
◎一个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