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红旗”的思考
李 娜
翻到第六小组的《快乐分享》本尾页“QQ心连心”栏目,一段文字赫然映入眼帘:
香茗(我的网名),您这两周给我们贴的红旗,好像大都是残疾,不是缺胳膊就是少条腿,太难看了,希望及早拯救它们。谢谢!
------ 火影忍者 (学生孔某)
读完,我哑然失笑。的确,这段时间不知是由于天气原因还是买的贴花纸有部分是劣质的,每次在《快乐分享本》上贴的红旗,撕下时总不能完整地撕下来。其实这个问题上个星期我就发现了,一直想向学生们解释一下并重新买一批“红旗贴纸”,但由于思想上还不够重视,所以一直未果,没想到今天……
说起这个《快乐分享本》,其实简单地说类似“循环日记本”,但又与之有所不同。把学生分成九组(五至六人一组),每人一天,轮流记录一天中或一周中印象最深刻或希望与同学老师交流、分享的事,并认真阅读其他组员一周中的日记,写下自己的感受,利用这个平台学会欣赏,学会合作。试行一年后,孩子们可喜欢交流平台了,他们还在自己组的“分享本”上创新了许多新栏目,比如“心灵氧吧”、“帮帮团”、“佳句赏析”、“心灵茶语”、“心灵豆豆吧”、“我手写我心”等栏目,作为课余话题交流的地方。而我的评价则是对于六年级同学来说稍显“幼稚”的“红旗”,以小组为单位一月一评,比较哪组红旗最多。许多老师看到了总劝我,六年级了,这样的鼓励方式稍显幼稚,显效果也不会十分明显,但今天孔某同学的一句话却更让我坚信,孩子们还是非常看重这种评价方式的,这看似“幼稚”的评价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再细读孔同学的这段话,让我更坚定地相信,这一步我走对了。“快乐分享本”已不仅仅是语文老师让学生完成习作的工具了,它已然成为孩子们表露心声的平台,成为了师生情感交流的窗口。孔某同学与我的坦诚交流,不正印证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吗?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与学洋溢真情的基础,也正是充满真情的教学使教与学充满着幸福感。而孔同学对“红旗”的在意,也体现了“快乐分享本”在他的心目中、在所有同学的心目是多么重要,“贴红旗”的评价方式已把学生的成长足迹量化,他们看着同伴的进步,每天都有新目标,那就是为小组争光,为自己争光,所以他们在努力着,快乐着。
一直以来,我感到习作教学最难之处就是激发学生用习作进行情感交流的欲望,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而攻克它便成为我进行语文习作教学的目标,看着“快乐分享本”上的一篇篇洋溢着真情实感的文章、一段段对话,我突然觉得成功已经在向我招手了。
可以想见,孔同学在发现红旗的破损,到心里的不如意,到创造幽默的表达方式,他已经经历了一次很好的锻炼,而这一次次在现实的、有意义的且富有挑战性的交流中,他也渐渐获得写作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在获得道德的成长。
“快乐分享本”只是实施教学的教育性的一个方面,但在真诚、会心的笑声中,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了叶澜老师提出的“师生共同创造幸福的教学生活”的教学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