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研动态>>教学反思>>文章内容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后记
发布时间:2006-01-0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这首词和以前学的一些诗词有明显的不同,那就是词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解释,由于词到现在年代已久,很多内容都无从考证起了,因此研究的专家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解。根据这首词的特点,我就以此作为突破口,展开了我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题目入手,请学生释题,学生有了如下的答案:傍晚在黄沙岭中散步;夜晚在黄沙岭中散步;半夜在黄沙岭中赶路。看到学生有了这么多不同的意见,我便让学生在词中找到依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第一轮的回答,对时间有了肯定,是半夜,而且是夏夜。下面对赶路还是散步,学生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这首词已经基本理解了。

支持“散步”的学生,认为只有散步时,诗人才会有闲清雅致去欣赏周围的景色,而赶路的话有些不和常理;(对词的上阕有了理解,是一幅清新丽人的画面)这首词是作者在闲居时做的,既然是闲居,就不可能是在赶路;(了解了这首词诗人写作的背景)。

支持“赶路”的学生,认为人一般不会半夜出来散步,只有赶路的人,半夜才会风雨兼程,这也是人之常理;在赶路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阵雨,才会急着去找以前熟悉的茅店落脚,而一时找不到有些着急,后来“忽见”,给人惊喜的感觉;(能很好的体会诗人的心情)还有一种很合理的解释,诗人在赶路,路过黄沙岭这个自己曾经熟悉的地方,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了,又在半夜,不被打扰,能静静地欣赏美景;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就不觉放慢了脚步,忽然天空下起了雨,才想起以前这里有个茅店,“路转溪桥”终于看见了。

最后我告诉学生,学习、研究语文有很多的乐趣,这就是其中之一,要学会自己细细品味,找到最有力的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某个观点上你要学会自圆其说。

随后,我又带领学生学习了词中有歧异的词或句,。“别枝”、“溪桥”、谁“说丰年”,还让学生体会了“惊鹊”、“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构词方法,在解释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每堂课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得,今天的这堂课给学生留下的一定是不同的收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