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研动态>>教学反思>>文章内容
十月份的反思
发布时间:2005-10-2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十月份的反思

王婉璆

20051017日星期一

今天上了《九寨沟》的第三教时,主要是讲读文章的第四和第五小节。我先让学生画出第四小节讲到的动物,然后概括出每种动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说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些动物的特点。前两个问题学生倒还好回答,到了第三个问题,举手发言的学生明显减少,孩子显得有些无从下手,课堂气氛变得很沉闷。

课后我先思考了一下自己提的问题,发现我自己都很难来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就无怪乎学生不会回答了。然后又与同级部的冯老师交流了一下,她在教学第四小节时,采取的是这样的办法:先让孩子读一读这一节,然后让孩子来说一说,说说还会看到哪些动物,但有一个要求,要尽量用上书中的词语,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看来还是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问题,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调动学生学的欲望,而不应死搬教条,只会扣字眼,让孩子对语文望而生畏。

 

 

20051023

星期三上午,四班的冯老师要我代她们班一节语文课,内容是《田园诗情》的第二课时。正好我们班也上这一内容,于是我笑着说:“先在我们班上,然后到你们班去重建。”上午第一节课,我们俩在办公室再把课文分析了一下,确定了一下第二课时的进度。

第二节课我先来到了自己班,按照教案我先讲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我让学生自由读这一节,并用一段话来描述一下眼前的这幅画面。孩子们说得还不错,不仅用上了书中的许多语言,还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把奶牛的动作,声音说得更细化了。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碰到了一些问题,可能是我的问法不对,孩子们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于是我又让孩子们读了一遍书,才陆续有几只手伸出来。后半节课让我感觉有些遗憾。

第四节课我来到四(4)班,前面内容与第二节课一样,上到第三自然段时,我改变了自己的提问方式和语言。读了这一段后,我先问学生喜欢这幅骏马图吗?孩子们都说喜欢,那我又问你为什么喜欢它?喜欢骏马的什么?能告诉我吗?这样一来,孩子们可积极了,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原因,我呢则适时地加以朗读的指导。这样一个小节便顺利地解决了。

同一内容上两遍,让我有了更多的收获,也许我的行动研究就是这样开始了。

 

20051025日星期二

这几天的小练笔和作文,我一直在训练学生写出人物的特点。先写了一篇《我的自画像》发现学生不会用具体的事例来衬托自己的特点,许多学生交上来的作文都写得特别短。如“我很喜欢踢足球,一下课就到操场上和同学们进行足球赛。有一次,我们和三班比赛,我踢前锋。我一下子就进了两个球,我们胜利了,大家可高兴了。”看来如何把一件事写具体,孩子还没有掌握方法。

于是,我引导学生读习作二上的例文一《我真棒》。学生通过读体悟到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彩。由夹到扛到抱,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同时和学生又读了《语文补充阅读》上的一篇文章《包饺子》,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会将读者能感到身临其境。接着,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把一件事说具体,说精彩,除了要扣信人物的动作以外,还要写些什么?通过讨论,大家都认为还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说话或做事时的表情,以及人物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一来我马上布置孩子回家写一篇《      的爸爸》,稍稍指导了一下如何填写半命题作文的题目。

第二天交上来的作文已经有一半学生明白该如何用一件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人物的特点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就是在选择材料上,有的孩子选择的材料好写,有的孩子选择的材料无话可写,我想我还需要进行第三次写作,教学生如何来选择事例。

 

 

20051026日星期三

昨天在四(6)班试教《小镇的早晨》第一课时,在讲到第一小节时,我先让学生找到小镇的早晨的特点是恬静,然后让学生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恬静之美,气氛一下凝固了,孩子们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举手的学生也寥寥无几。于是,我打开了事物准备的幻灯片,让孩子们欣赏了几幅优美的画面后,打算再让孩子来说,但孩子们还是说不出来。以至于小镇的早晨的恬静之中到底蕴含着些什么,孩子们也根本没有体会到。我们四年级语文备课组讨论认为,让孩子说必须先让孩子读,在读得有感情的基础上,孩子才能说,在说的基础上,他们才能感受到小镇的早晨的恬静之美。

今天,我在自己班重建《小镇的早晨》第一课时,在处理第一小节时,我先让孩子自由读用笔画出画面中的景物,接着让孩子闭上眼睛欣赏老师的配乐范读,然后是孩子配着音乐读第一小节,紧接着又让孩子欣赏了一组美丽的水乡小镇的风景图,最后才让孩子来说他们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应该说今天孩子们说得很精彩,好得出乎我的想像。可是课后经过反思,我觉得孩子是说了,但他们没有用到书上优美的语句,并没有把文中的词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是运用了一些他们平时从课外书中看到的学到的词句。那么如何搭建一个平台,让教师的阅读体验与学生进行分享,我想这是我下星期一重建课所要尝试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