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归宿是语言文字
《天鹅的故事》一文的教学思路,抓住斯杰潘老人最后说的一句话来突破,应该说是很不错的设计。
在文章的最后写道:“斯杰潘老人深情地说:‘多么可爱的鸟儿啊!’”这句话,尤其是其重点词语“可爱”,确实表达了斯杰潘老人对天鹅进而对鸟儿的全部的感情,涵盖了文章的主题!这个“可爱”一词,在这里已经演绎出更多的内涵:勇敢,团结,奉献,无所畏惧,舍己为人……天鹅所表出来的这些优秀品质,震撼着斯杰潘老人,震撼着作者,震撼着学生!老师抓住天鹅破冰的过程,通过诵读、感悟,这些震撼人心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着学生!
对于文本的解读,我们是从语言文字开始的,抓住语言文字,悟情悟理之后呢?形象出来了,心灵受到震撼了,情感升华了,这就是解读文本的最后归宿吗?这是语文学习的落脚点吗?是学生阅读学习航程的终点站吗?我想还不是的,或者说绝不是的!学生解读文本,学习语文,不是一般意义的阅读,学习语文的过程是提高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人文性、思想性是附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不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产品!那是什么?或者说学生解读文本的归宿是什么?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说:“是语文!是语言文字!”
学生通过解读文本,在他们破译了“可爱”这一词语以后,在他们对天鹅们的精神领悟以后,我们的老师还是要把解读文本的落脚点放回到语言文字中来!要引导学生来进一步阅读文本,来回忆总结,从而认识到“可爱”之类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和蕴含会发生变化,变得更加丰富,而这些在毫无生命性的词典中是永远也无法查到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心来触摸词语的内涵,从了解文本中的人物,了解作者,与作者达成共鸣,心心相通,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