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苏教版中高年级每学期都会有一两篇议论文或演讲稿,这类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练,教会了学生的另一种思维方式。现在的苏教版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又十分讲究人文性,曾一度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现在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这一课的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许处理得并不是十分到位,但我认为这三堂课的学习,还是让学生真正能学到一点东西的。
1.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在作者阐明观点的时候,用上了排比句,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气势,更容易让人信服,同时还用上了设问、总结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了这些写作方法后,并进行实际的运用,自己造句,练说。学生一时想不出排比句中的三句分句,我就让学生也来合作,一排同学开火车回答,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一时无法出全排比句的尴尬,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在解决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时,课文不是像以往一样,用一两个例子并列、平行地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是采用递进的关系来表达两个不同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而学会另一种写作方法。
2.深刻体会作者表述的观点。我让学生充分讨论列举的第二个事例,抓住外国专家说的那句话,以及中国学生所用的“3秒钟”时间,来体会合作时还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样才能合作成功。最后抓住“竞争”和“合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在竞争的社会中合作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