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研动态>>教学反思>>文章内容
我爱上了对话 谈《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教学
发布时间:2005-10-2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从事教学工作三年,公开教学的经验也有不少,但是一直在文章的第一课时上摸索,很少有机会将自己的第二课时开放,一来由于经验不足,担心第二课时无法把握;二来还是自己有畏难情绪。可是自己一直想尝试一下,当再一次要面对公开教学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第二课时。

我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平等、自由又不失严谨的,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话应该是“对话”的课堂,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让课堂激情飞扬,充满生命活力。因此,我首先钻研教材,读了文章,我感觉有一种表达的欲望,徐悲鸿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立下的志向,他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努力,这就是中国人所特有的骨气,在他的身上,更有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刻苦与坚忍。读这样的文章,应该充满着感情,应该充满着热情,读这样的文章应该有“握紧拳头给敌人以痛击”的激情,我想我首先被徐悲鸿感动了。

我设想了许多引导孩子的话,在我的头脑中,已经不止一次地与学生在对话,在不断的预设与生成中丰富我对文本的理解,我仍然感动于课堂上的那一幕幕:听说有老师听课,孩子们既紧张又兴奋,他们都想好好的上这节课,但是,课堂一开始的气氛是压抑的,孩子们如同木偶一般被我在摆布,让他们读课文,他们不自觉地齐声朗读,我不由得暗暗担心,我发现,自己太紧张了,正是我的紧张情绪感染了他们,于是我和孩子们一同活动筋骨,他们似乎“活”了,在说说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上,孩子们畅所欲言,把他们所理解到的徐悲鸿与我一起分享,他们感受到了徐悲鸿的刻苦、坚持不懈,感受到了徐悲鸿过的清苦生活,而在我的“难道徐悲鸿是铁打的,他不怕累吗?”、“难道徐悲鸿情愿过这样的清苦生活,他不怕苦吗?”孩子们的思路更宽了,他们想到了徐悲鸿画画的专心,想到了徐悲鸿不与别人一样享受生活的坚忍,我的适时点拨让孩子们更理解了徐悲鸿那坚定的志向。

时间一分一秒在飞逝,可我与学生都沉浸在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启发中,课堂如行云流水,我们一起分享了徐悲鸿的成果,分享了徐悲鸿为中国人赢回尊严的喜悦。这堂课成功了,这归功于我与教材与学生的对话,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所以孩子们因我打开了思路,我也从孩子们生成的资源中让文本内涵更丰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