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有人听课了
这次可马虎不得。(其实也没哪次敢马虎)
《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结构很清楚,但有许多这些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语言。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词,并形成积累,悟出北大荒的美。
我把教学过程安排成自读-读词-读段-读课文-说话。每一部分都有精巧的设计。
自读。
给出要求,读通顺自然是不用说的了,我还让学生带着“课文写了北大荒的哪些美景”这个问题来读书。因为几乎每小节的开头都有中心句,所以学生不会觉得困难,反而会因为对内容有所了解而更好把课文读好。
读词。
在学生自读后,我给出几组词,每一组词都是为一个景物所准备的。如,“小河 清澈见底 漾起波纹”。读这些词的时候,我相机让和学生一起理解这些词,知道每一个词都是为了描写某一个景物,这样学生会把词语读得更准,更动听。学生在读好、读熟每一组词的时候,会有结构的概念。
读段,读好词语后,学生对每一自然段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喜好。所以,我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那一节读,在指导个别同学读的时候,我发现一些长句子、一些字音上的错误,再指导学生读,请喜欢这一节的同学多读读,读出不同的感受。直到全篇课文读完。
读课文。
这时,读全篇课文已经不是问题了。一遍读完。
说话。
读完课文后,通常会让学生说说每小节的节意,因为这课的节意太简单,每小节都有中心句,所以我把刚才出示的词语再拿了出来,让学生根据词语说说每个景物,也就是用上提示的词,完整地说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那种景物。这样既让学生识记了词,又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把这个说的训练再落实到了作业中,写一写,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