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有人听的三年级语文课
我从来没有上过三年级的语文课,所以,当知道有人要来听我上《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时,我是很紧张的。
同年级组的同事帮我理清了思路。与二年级的课相比,我觉得,在第一课时里:
一、识字的比重减少了,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就解决了生字的困难,在第一课时的最后留出几分钟“过一遍”就行了。甚至是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大部分的生字。
二、在第一课时,除了把课文读通的要求不变外,还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这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让教学过程显得明晰,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了导入、自读、读词、读段、读整篇课文。因为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对刚升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所以,我想了两个策略。
一、课前准备大量不同的叶子。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地、兴致勃勃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我准备了一袋子不同的树叶,在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把树叶夹进了学生的语文书里。上课时,我说:秋姑娘给大家寄了一封信,快找找吧。学生东翻翻,西找找,找到一片树叶的时候,显得特别高兴。我又说:信上写了些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内容。大家翻开书……
二、如果说第一个策略只是做的表面功夫的话,那么第二个策略既简单,又有效。三年级的课文的段落明显增多了,为了让学生不至于面对大篇课文不知所措,我在安排学生读课文时,就把这首散文诗分成三段给学生读。并有意识地突出每一段的主题,比如第一段是写大树的美,我就画了棵大树,让学生反复读出大树的美;第二段是写叶的外形美,就围绕着叶的外形美来读。经过第一课时这样的分段读后,在第二课时,学生明显地知道了段落的大意,能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对全篇课文的结构也有了较清晰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