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阅读教学中的妙用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马蕙
如果把语文课堂比作一潭清水,那么音乐就是一块奇异的石子,投入水中,激活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飞溅朵朵浪花。音乐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在语文教学中,若能突破常规教学的固有模式,探索新的途径,引曲入教,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最近,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点尝试:推行快乐教育,让音乐走进我们的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马克思说过:“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觉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音乐作为一种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欣赏活动,其本身就是对生活的经验和感受。而现在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音乐已成为生活必需的调味剂,对音乐情有独钟的学生比比皆是。这样,在教学中就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的兴奋点,用学生所喜爱的音乐去帮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苏教版《二泉映月》这篇散文时,我先创设情景导入: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贫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弦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一曲《二泉映月》完毕,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谈你从音乐里里听出了什么?此时的学生便有了如此感受: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泉边沉思往事;琴声很凄凉,好象看到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听到阿炳在愤怒质问: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仿佛感受到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学生既欣赏了曲子,深深陶醉于凄美音乐中,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紧接着趁热打铁,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和揣摩阿炳的心路历程。教室里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气氛,学生是那样专心和投入。
语文课堂的的天空上飘荡着动听的音乐,会让学生在优美的情绪中去体验,思考和练习,并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实现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