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三周的认真准备,今天我终于上完了我们年级组里的语文专题研究课。上完之后,感觉不是特别理想。通过专家的评点和老师的评课之后,我知道了还有好些地方需要改善和努力的:
1.要用教师自己的情来激起、打动学生的情,这样学生才能融进课堂,投入学习,上出情趣来。教师在语言的感染力上还要多下功夫。
2.教师知道整个课堂该做什么了,但还要知道该怎么做。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教的艺术,而不是进行一些程式化的东西,让人感觉上得生硬。
3.还是要继续重视朗读的训练,学生读书要读到位,读书要为后面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还要加入理解和个人的感受,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
4.教学中要体现教师教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更正、修补,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既考验了教师的准确表达,也考验了教师的认真倾听,更考验了老师的指导水平。
根据大家的意见,再加上我自己的思考,我觉得可以将第一课时中的相关环节做这样一些调整:
1.学习第一小节时,在讲有关火焰山内容时花的时间太多了,只要说清火焰山的大,温度高就可以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应该让学生好好的读书。
2.在处理分段,说段意的内容时,显得太生硬,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分好的段落,好好的理清文脉来读书,让学生在每一次不同的读中细细地去体会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思,然后才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三借”的内容。
3.对课文有了整体地安排,但对于课时的划分还要更准确些,第一课时不要走模式话,不要总是第一课时太松,而第二课时太紧。从今天上的两堂课来看,这两个课时安排得还不是特别合理。第一课时就要好好地读书,读出味来,第二课时才会在这基础上有时间好好的复述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