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师发展>>四书"杂谈>>《论语》篇>>文章内容
无题
发布时间:2007-03-0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寒假里,我偶然发现床头多了一本《论语》,一问,原来是先生单位人手一册。“哇,你们也在读呀?”在惊鄂之余,心里又陡生一份窃喜,“我们不读于丹的,我们读的是原著。”似乎就此比先生高出了一头。

先生并不理会我,只是专注地看着那本书。看着他饶有兴致地翻阅着那本于丹的《论语》,我也随手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我的这本《论语》。说实话,我是向来不喜欢读古文的,觉得深奥枯燥,令人乏味。因此,虽然是寒假作业,但总是搁在一边。今天读进去才发现,《论语》历来被奉为经典是当之无愧的。细细咀嚼,慢慢品味,读《论语》如饮一杯铁观音,开始苦涩,不久便是香甜,读完后的回味最让人神往……

时而反复咀嚼,时而掩卷沉思,时而暗自称道,我想许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在这样的一种品读《论语》的过程中,修身养性,锤炼思想。于是乎,春节短短的几天休假,少了浮躁的外出闲逛,多了静心的闭门阅读。至此,对古人说过的“读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这句话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先不管这话是不是言过其实,但的确可以感受得到这部著作的无穷魅力。

一本小小的书,统治了中国思想领域几千年,让那么多的文人志士顶礼膜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今社会,掀起了一波品读《论语》的热潮,我想,除了于丹教授对《论语》的精彩解读引起国人对《论语》的膜拜之外,更重要的是《论语》中所主张的伦理道德都是生活化和情感化的。《论语》在普遍意义上强调个人的志向、性情和生命的达成,这对读它的人的个性修养起着引导作用。

张扬个性与处理好人际关系在现代人这里是一对矛盾,而《论语》中所谈的对己待人之道应对我们有启发作用。《论语》中的老师弟子关系是一种平等、开放、互动、有活力的师生关系,每个人的个性又十分鲜明,通过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梳理这对矛盾,更能让我们为师的知道如何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读《论语》时把自己的全部生活放进去,与孔子的生活言论行为一一对照参看,《论语》可像一面镜子一样起到对镜整妆的作用。这其实就是品读《论语》的妙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