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师发展>>四书"杂谈>>《论语》篇>>文章内容
伟人?凡人?
发布时间:2007-03-0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伟人?凡人?

(李娜)

寒假中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怀着一份酝酿久远的敬仰,翻开了《论语》,读着前言中对孔子与该书作的极高评价,一如以往的感受,神化了般的孔子的形象让我对这个伟人又增了一份敬意。

这是怎样的一个伟人?我掩卷而思。自秦汉以来,关于孔子的评价多如牛毛。传统时代,许许多多的桂冠都虔诚地奉给了孔子:圣人、生民未有、素王、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等。今人评论虽然着眼点各有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附加头衔封号的少见,颂其成就的却很多。夏曾佑云: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历史,即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己。柳治征云: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孔子是中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具有人类最高尚的人格与情操;孔子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孔子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舞蹈家、体育家”……可以说,孔子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是一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可读完《论语》,我的感受却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论语》让我读出一个鲜活的孔子!它还孔子了一个真实的凡人面貌,我从教师这个角度认真地再来审视孔子,他那朴素却又智慧的语言,让我感受到了他平凡中的伟大。我仿佛看到他就活生生地站在齐鲁大地上,与过往行人悠闲地聊着,与国君意味深长地辩论着,与他手下三千弟子快乐而智慧地探讨着……这分明是一个真实的凡人。

且看:

l        庄重、谦恭的仪表:子俭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另一方面,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关心百姓疾苦,矛头直指弊政:苛政猛于虎也。他为人仗义,富有同情心,他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l        好学、勤奋的精神。他自己说: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不断提高。他曾经为学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在谈到对学习的要求时他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表现出对自己的担忧:学习不进则退。他真的不是一个万能的神!他有常人一样的勤奋,也有常人一样的忧虑。看看后世的求学故事: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程门立雪等等,哪一个故事不比孔子求学更完美?孔子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万千好学者当中的一个,却也是在适当的时间里讲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的那个。

l        对欲望、富贵的理解。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个只要仁、义,不要利欲的人。其实不然,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期望过得富贵安逸。这则《论语》正是孔子理欲观的集中体现。他认为富贵要靠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l        对教育的认识。孔子他不会像神仙那样高高在上,所以在他心目中,众生教育平等。在对待同是凡人的学生时,他就压根儿没提什么不切实际的要求,尤其是对待后进学生。有教无类的原则决定了他对待后进生采取的态度是宽容,向前看。  他认为人因后天的积习而使得个体在个性上、知识基础上、兴趣爱好上、学习习惯上形成了不同的特点。要想使教育有成效,就应该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孔子的确是个凡人,他与凡人一样的学,一样的犯错误,一样的闻过则幸。他从来没把教师的地位看得多么神圣。他说当仁,不让于师,既然每个人各有长处,他认为就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他们学习。他也从来不回避自己的缺点。每当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时,他总会谦虚地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严格要求自己的结果,是弟子们受了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爱心、好学、欲望等等正是一个鲜活的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拥有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实在是凡人一个。

承认了孔子是凡人,我感觉自己似乎离他近了些。我是一名老师,孔子也是始终为人师,是什么使他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从凡人成为天下人敬仰的伟人?我的理解是学识是必需的,但更为主要的是教育的艺术。这里所提及的艺术,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他对育人本质的一些朴素的认识。这些质朴的认识与他的神圣无关,与他的平凡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是老师,可是想想先人,可真够令我们汗颜的了。前些年,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底下却依然忠实地干着应试教育的活儿,有的甚至把应试也说成是一项重要素质,真够绝的。可话说回来,素质教育不提行吗?那还真不行!怪只怪下面的硬是理解歪了,要不就是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或许真的存在一些纰漏?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在研究应试教育,比如各地进行的一些整体改革实验以及诸如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等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都在尝试着摆脱这股教育的逆流。可是仔细一琢磨,心里特不是滋味,新一轮课程改革己悄然而至,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不是孔子,作不出合理的解答,但《论语》告诉我的,我愿意与大家分享:少几分焦躁,少一些花拳绣腿,做一个像孔子那样的凡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