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师发展>>四书"杂谈>>《论语》篇>>文章内容
仁者的叮咛
发布时间:2007-03-0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仁者的叮咛

第一次听到“孔子”,还在上小学,一个非常年代。那时不叫孔子,更不称夫子,叫孔老二,而且与一个叛国者的名字连在一起。我们小学生也必须写“批林批孔”的文章,说什么“林彪和孔老二都是搞复辟的阴谋家,他们就是想让我们回到万恶的旧社会,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而且,第一次接触到成语“惶惶如丧家之犬”,让十岁的我产生无尽的遐想,却怎么也想不明白,大字报上骨瘦嶙峋,山羊胡须,坐在牛车之上的老人,怎样“惶惶如丧家之犬”,倒是对古装的人物,从未见过的牛车产生了兴趣。

写到这里,我惊讶于自己的记忆,三十多年前的话语,怎么现在不经意的一次“点击”,居然脱口而出。我再次惊异于所谓“童子功”的威力,同时又深深地感到遗憾——倘若在最易于记忆,最需要“心灵鸡汤”的时候,我们记住的是“仁者的叮咛”——那位被无知孩童口诛笔伐的孔老二的话,那么我们的人生又是如何?

所幸的还是欣逢盛世,有一日在书店闲逛,随意翻开一本漫画书——《孔子说——“仁者的叮咛”》。一看之下爱不释手,花重金(按收入支出的比例计算)一下买了柜上的七本漫画:《孔子说——“仁者的叮咛”》、《老子说——“智者的低语”》、《庄子说——“自然的啸声”》、《列子说——“御风而行的哲思”》、《菜根谭——“人生的滋味”》、《六祖坛经——“曹溪的佛唱”》、《禅说——“尊者的棒喝”》。从此知道台湾有人名蔡自忠。

今天,当我手捧厚厚一本《论语》的时候,说实话,我是诚惶诚恐的。我知道,以我的心力和智力,加上经历,是不能够读通《论语》的。于是我又将尘封多年的、书页已然泛黄的漫画取出,按图索骥,比对着浏览一遍。掩卷回想,有两段触动了我:“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用钓竿钓鱼,但不用大网网鱼。孔子射鸟,但不射夜里栖息的鸟。)“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的马房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他问:“烧伤人没有?”不问马有没有烧伤。)

我觉得奇怪,虽说漫画只选《论语》十九篇,但也不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为什么就是这两段话打动我呢?

有人说,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就是“仁”。为此有人专门著书立说,阐述孔子的“仁”,落笔滔滔,洋洋万言。我没有这样的哲思和才思。我只有一颗善感之心,被最简单、最直白的话语深深打动——被一位“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问人不问马”的老人打动。

《论语》,该静静地读一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