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师发展>>四书"杂谈>>《论语》篇>>文章内容
不再是"此等人" ——读《论语》偶感
发布时间:2007-02-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不再是“此等人”

                    ——读《论语》偶感

这阶段读《论语》原著,缘于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伴着新年的钟声与不绝于耳的爆竹声,阅读也带着些新年中的甜蜜与无奈。一日阅读后,将书随手放在了枕边,便在厨房争当“劳动模范”。多多蹑手蹑脚地走进来,俯耳轻语:“妈妈,我‘时’劳动好吗?”

“‘时’劳动”?什么新鲜的词语?我没听明白,追问之,多多窃窃一笑:“妈妈,我刚才读了你放在枕边的《论语》,我知道了‘时’是指一定或适当的时候。刚才我在读《论语》,所以,没有整理房间。我会在适当的时候,一定完成劳动任务,好吗?”

小小的多多居然会去翻阅《论语》,让我“不亦说乎”,童言稚语,虽然学以致用的实在不得章法,却也让我“不亦乐乎”。

回忆中学时代,那时读《论语》完全是对考试的敬畏,对于夫子语录,真的只是死记硬背。因为艰涩难懂,所以也曾如多多一般不得章法的迁移,师闻之,哭笑不得,长叹一声道:“先就这么记着吧,长大后,你们就明白了。”

再读《论语》,却是在电视中,于丹教授讲述的《论语心得》 。她感悟的讲法,心得的讲法,不追求学问上的深刻,而是一种放散性的,关乎人们生活自身的讲法,让我倍感亲切,那些艰涩难懂的语句也逐渐清晰起来,一集一集地看着,这种用听的方式读《论语》,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阅读,我没有每一节都穷其究竟,只是依次汗漫读来,触动处,便停下品个中滋味。一遍读下来,也有那么三五句,深印于心。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夫子在《论语》上的教导,不是教人读的,而是要让人行的。有人问禅师,佛法大义何在,禅师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其人曰:这个话,三岁小孩都会说。禅师回答:三岁小孩说得出,八十岁老翁做不到。《论语》中的教导,无一句虚言,处处都落在实处。

有了“‘时’劳动”这味药引,我便开始与多多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又一日,与多多一起读着“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只用担心孩子的健康,这就是你对长辈最大的孝顺了”。我先简单地解释。

 “为什么?”多多不懂。

 “比方说,你能主动整理房间,不用奶奶来收拾,奶奶就可以多休息了,这是不是你对奶奶的孝顺?洗澡时,你自己洗头,不喊妈妈来帮助,在你洗澡时,妈妈就可以看看电视,这是不是对妈妈的孝顺?如果你自己检查寒假作业,不用爸爸督促,爸爸就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这是不是对爸爸的孝顺?……”我把她在寒假中的不良表现列举了许多。

“那我是你们的孩子嘛?”多多明显有些不开心了。

“对呀,所以我们帮你做了那么多事,从来不喊累。但是,你想一想,如果你多做一些,我们少做一些,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这是不是对我们孝顺就多了呢?”多多认真听着,陷入了沉思。

我趁热打铁,继续说着:“今天,多多起床后,主动把被子给铺好了,不用我们帮忙,我们都夸你吧,你开心,我们也开心,大家都开心,这就是孝顺。如果你把自己的事情都做了,我们不停地夸你,大家不停地开心,多好呀!”

“那爸爸最不孝顺了,刚才,他的牛奶还是爷爷帮他热的。”多多是狡猾的聪明。

“喝牛奶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爷爷现在最关心爸爸的身体,因为爸爸其它方面都做得很好,不要爷爷操心了,就像《论语》里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所以爸爸是孝顺。”

听到这里,多多突然跑开,过了一小会儿,她蹦到我面前说:“妈妈,我把酸奶喝了,还倒了水,把钙片吃了,我这样是不是就是孝顺?”继而,又搂住我,“妈妈,我现在身体棒棒的,你不必为我的健康操心,我是不是比爸爸更孝顺?”

听闻此言,心中一阵温暖,祈祷所言极是。

程子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女儿似乎不再是“此等人”,我亦如此。相信,每一位用心读《论语》者,都不会再是“此等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