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师发展>>四书"杂谈>>《论语》篇>>文章内容
《论语》读后感
发布时间:2007-02-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论语》读后感

孔子没有留下系统的论著,但是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及编纂的《论语》却保存了关于他的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资料。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个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教育文化、社会礼仪、文明道德的伟人,他留下了许多供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得借鉴的文字。

细读《论语》,揣摩文思,有如下感悟

孔子最强烈的爱好是学习。他对古文化遗产着了迷,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晚年“读《易》,韦编三绝”,可见他对《易》的痴迷和喜好。他不但向古人学习,还向同辈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此外,他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是求知的三个阶段、三种境界,孔子已从求知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幸福是求知的最高的境界。而且,他还总结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如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教学相长、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兴一反三、博学切问、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实事求是、注重道德修养,等等,至今仍是人类宝贵的财富。这是一个知识、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培养能够适应这个社会需要的人,但是如果我们自身不能不断学习,不断实践,那么可想而知,我们的学生是不可能符合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认真学习各种论文、教学先进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行动,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我们所学知识

孔子最热心的事业是教育。他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对于教育他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即表现出教育应当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告诉大家从老师这一方面说,要注重启发;从学生这一方面说,要勤于思索,善于举一反三。从“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不仅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注重他们的品德修养,教他们如何做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过去有“污点”的人,孔子也并未歧视他而将别人拒之门外。而是“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这也表现出了一个教育家的博大胸怀。

《论语》是文化经典之一。它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今天我读《论语》,只是粗略地阐述了自己的一点想法.我想:孔子的思想,会历时愈久愈显光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