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师发展>>四书"杂谈>>《论语》篇>>文章内容
论语心得----"君子"何求
发布时间:2007-02-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论语心得----“君子”何求

读《论语》有三点心得:(摘录)

其一 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于丹)

其二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于丹)

其三 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于丹)

自从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就披着神秘的面纱从古代社会款款步行,直至走进当代社会。无论在过去、今天还是将来《论语》始终保持着一种用仰视仍无法企及的高度。圣人的灵魂是世人无已触摸的啊!有话说“真理往往是朴素的”,也许《论语》要告诉我们的只是简单的东西吧。

草草翻阅,只字片语,偶有所悟,或有迷惑,细读注释,颇可玩味。只是触及字眼满目“君子”?是孔圣人心向往之或自称之或勉励众人?“君子”一词作何解释呢?只记得《诗经》中有诗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少女的心中君子必是那玉树临风,羽扇纶巾之人,作深情凝望之态,锲而不舍有精诚之心,虽百转而不徊。君子也会令少女青睐格外吧!儒家文化浸润下具有君子风范的人也应是像陈道民、濮存昕饰演的角色般是那种儒雅之人,不计眼前得失,心怀城府,儒雅而不失倜傥?……传说孔丘相貌怪异,身形丑陋,或许君子应该不以形为役吧?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怀德…..”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子曰:“……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求诸己……

子曰:“君子衲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坦荡荡……

原来孔圣人眼中的君子,乃是要经历千般挑剔,万般苛求,才能有此殊誉!或许还远远不够,需会人所不会,能人所不能。要有坚强的毅力,还需被人看作温和。要有善良的心,还需对自己有近乎苛刻的严格。需要具备博学、仁德、坚定、善良、 诚信、严厉、朴实、坦诚……特征的人,才曰:“君子乎!”这实在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就像征婚启示中要求男方既要有经济实力事业心,又要宽容大度脾气好。学历身材样样高,惟独不能年事高。综合这么多完美素质的精英,要何处寻觅?不仅如此,孔子还定下三戒、三畏、九思。即君子少时戒色,中年戒斗,年老戒得。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得思义。这才是由表及里,由里到外,如假包换的真君子。像这般人物已然是从俗世脱胎而来的了,非一般人物,堪称圣人。所以从这个层面看,孔圣人言之凿凿的“君子”,那是个理想状态。就像一种梦想,一个目标,它是高远的。“距离最远的往往与你最近,”这话透着辨证。遥不可及的东西,它也许就存在于当下,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应该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成为真的君子。看古往今来,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历史记录下了多少博学多才之人,忠贞善良之辈,仁厚侠义之流。2000年前孔子早已允诺,这些人都是“君子”呀!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或追名逐利,或荣辱不惊,这些人不也试图成为“君子”吗?

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这便是《论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