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师发展>>四书"杂谈>>《论语》篇>>文章内容
见贤思齐呼——读《论语 里仁》有感
发布时间:2007-02-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见贤思齐呼!

——读《论语·里仁》

           何瑞英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读了《论语》,我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想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就内心自我省察。”孔子非常强调修养中的个体主动性,这种主动性基于历史的责任感和对个人人格完善的追求。

善良、诚信、仁义、扶助弱小,是我从小就接受的道德教育。然而,中师老师的一句毕业留言:忠厚是无用的别名,激醒了我。原来我在老师的心中就是“无用”的,笑。此后,我一直在努力地改变自己,想让自己变得能干些,但自小就接受了如此教育的我却无法改变,如今还是那么无用,很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一直不见长。

“东施效颦”一事见于《庄子·天运》篇章:“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丑陋的人学人家美女病恹恹的样子,反而把穷人和富人都吓得不敢正视,庄子的意思似乎在说人要有自知之明,模仿别人是要有些条件的。“见贤思齐”则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努力达到同样的高度。似乎,庄子比较相信自然的力量,孔子信奉教化的后天努力。从现代的现象分析看来,庄子实际上说的是形式主义的不可取,孔子说的是德行和精神的学习型进步是一个人必然的人生过程。就模仿而言,中国文化对外在的东施效颦嗤之以鼻,对内在的精神和榜样力量又推崇和鼓动, 这两个词很折磨人,而且特别有意思,引申到一个人嘴里评论别人的表现,又可以攻击别人是“东施效颦”,而对自己的学习和模仿却可以得到“见贤思齐”的心理安慰。中国文化有很多矛盾的事情,因为时代特征不一样,同样的事情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看来,我不能无原则的“东施效颦”,应“见贤思齐”,教育教学工作更应如此。

省优质课评比观摩会在我校举行。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体现新课标要求,课堂气氛和谐、平等,注重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等。同时也有人评论,优质课是集多个人的智慧,经过反复推敲、修改的,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较难做不到。但我认为既然是优质课,起码为我们大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应该“见贤思齐 ”。我们的课堂应让学生是在开放、自主的活动中学习,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我们的课堂应设计充满情趣,老师富有激情,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发展能力,培养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品质。我们的语文课堂应以富有激情的话语感染学生,教师,作为上课的主导者,如果没有激情,没有感染力,上课语气平淡,没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也没有热情的洋溢,那么学生也会听得无聊,也许会慢慢演变成没有兴趣。我们每天都要重新装备一下自己,带着好心情去上课,一进教室首先是热情的问候,上课的时候就把自己投入到课堂中,用自己的眼神、表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只有老师富有激情了,那么他的学生才会很有激情地去学习。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学习,哪怕同他相差甚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的总会赶上他。教育教学中见贤思齐,不让自己过于落后,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只要有这样的心,有这样的毅力,愁何事不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