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师发展>>四书"杂谈>>《论语》篇>>文章内容
读<>方法谈
发布时间:2007-02-2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读《论语》方法谈

我有个爱读书的父亲,他爱读《论语》。很早,他就给我讲《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句,但我一直不愿自己去翻阅,尽管上面有注释,也觉得读得累。

学校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要求每个教师读《论语》,读《孟子》,读《中庸》,这下只能硬着头皮读了。直到开学,我还没有读完,但我的的确确读了,而且是以前就知道的现在容易懂,以前没有听说的就花费的时间多。怎么办?怎样读?我请教了父亲,我请教了网上的高手,实在是“三人行,必有吾师。”我真的得到了我想要的,我也很愿意把我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1)读书更要读人

  《论语》是“语录”体。读“语录”之法,不只是在读文字,更在于“读人”。

  读其言语,仿佛面对问答,又如见其人,陪伴左右,耳濡目染,须眉表情历历在目。读得多了,知其品质、脾气、好恶、性情、知识、见识……,哪怕是经典中没有记载,也知道他会在何时大致说何等言语、作何等选择;也知道他在何时断不会说何言语,断不会做何选择。

  读人之法,不在于刻意去记问,而在于熏陶、涵泳、耳濡目染……便如我们与人处,无须刻意去记忆其人其事其语,但不经意间,自自然然见到听到,时日渐增,便知其人。《论语》之中,孔子及诸弟子,皆个性形象鲜明,读来生动,跃然纸上。对于时间少的人,读《论语》,无需太刻意,只需放置手边,偶有兴致,取而翻阅,读数句而止,如此日积月累,便可渐渐了解《论语》,了解孔子及其诸弟子。

2)当知孔子之可爱,知孔子为可爱之人

  读《论语》,第一条,要读孔子之可爱。

  孔子之可爱,首先在于孔子之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孔子之可爱,其次在于孔子之性情可爱,孔子之性情,既严肃又活泼,既讲究又随便,既通达事理人情,又超然于世俗之上……所谓夫子,正是孟子所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孔子之可爱,再其次在于孔子之知识渊深广大,所以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亦不仅仅是可爱,如果认认真真去读论语,就会发现,无论是以古代还是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孔子都是一个可爱、可亲、可敬,一个有情趣、有抱负、有原则又灵活,既脱俗又入世,多才多艺更不用说的完美的人。

  反过来,我们想:这样可爱、可亲、可敬,一个有情趣、有抱负、有原则又灵活,既讲究又随便,既脱俗又入世,多才多艺的人,按照他的一些处理事情的原则,方式、方法,在今天的情况下,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个世界呢?这便是我们真正的“活学活用”了。而不是照搬语录。

3)怀敬畏之心,读《论语》

  可爱,则可亲近,但亲近,便容易不尊敬。

  读《论语》,便要既亲切,又尊敬,不要太随便。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是圣人,这个圣人,绝非虚名虚架式。中国历代大儒,无论多自负,于夫子、《论语》无不拳拳服膺。

  孔子是真正的圣人,要读圣人之书,就必须把自己所有的执见放到一边,腹虚才能饮食,心虚方能读书。

4)读好的,自己认为不好的,也要读出好来。

  任何言语表达,总是有限的。一句话,从特定的角度说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再正确不过。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似乎就不对,就错。

  夫子说话,句句对,句句是真理。但圣人不可能用有限的语言,传达面面俱到的信息。要理解孔子的教导,就要知道他是从何种角度在何种心情、考虑下说这样的话,这才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找到了他说话的出发点,才发现: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就看到他的对他的好了。

  所以,读书,读到自己认为好的地方,自不待言;读到自己认为不好的地方,更要将精神贯注其中,深思明辨,把不好读到好,才算真正读通。

5)用思维读,更要用心读

  读书,非不可用思维,但不可过度思维。

  但始读《论语》,万毋太过思维,应读其文意,感受其氛围,以夫子及诸弟子之心灵,触动己之心灵,最触动你的那一些话,便是你最应该读、最应该体会的话。汗漫读书,偶有所动,这是初读《论语》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读人的方法。

  初读《论语》,不必每一节穷其究竟,只需依次汗漫读来,亦何妨不求甚解,待到触动处,便可以初尝滋味。一遍读下来,若能有3、5句,深印于心,便真正有所得。这便宛如花园之中看花,放眼一望,那百朵千朵之中,最为招眼的几朵,可以跃然而出,那才是对你来说,最美的花朵。若一朵一朵究究竟竟看来,沉迷于细节,看下百朵千朵,早已为细节所蔽,不知道到底哪一朵更漂亮了。

6)读到心里,更要躬行

  夫子在《论语》上的教导,本不是教人读的,是要让人行的。

  有人问某禅师,佛法大义何在,禅师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其人曰:这个话,三岁小孩都会说。禅师回答:三岁小孩说得出,八十岁老翁做不到。

  读《论语》而无所触动,或者不能真正起而行之的(不必句句行,哪怕行一句),那不是读《论语》,只是识字而已。

  《论语》中的教导,无一句虚言,处处都落在实处,这是自孟子以降的后儒所望尘莫及之处。程朱陆王诸人,如果能体会到这一点,后代怎么又会出来“腐儒”这个词呢。

7)择要紧处,贯通义理

  读《论语》,若仅为了解,闲读,则到上面就够了。若有心于学问,首要在于贯通义理,义理通透,则诸章句无不可解。

  《论语》最吃紧处不过十余句。一年读一遍,看到三句便够,历数年而读数遍以上,大义贯通,始可以谈《论语》。

8)七种方法融会在一起,结合使用就是第八种方法

  以上列读《论语》方法共七种,并不是分别使用的七种,而是应当七种方法融会在一起,结合使用,这就是第八种方法。如能真正领会,应用得当,对于求学求知识,会有真正莫大的帮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