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师发展>>四书"杂谈>>《论语》篇>>文章内容
读《论语》有感
发布时间:2007-02-2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读《论语》有感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感叹光阴易逝,时不我待。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他对年轻人给予很高的期望。

他就是孔子,他是令人高山仰止的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以终身学习为快乐,以传道授业为快乐。他不以贫贱为耻,而以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为荣。他时时处处讲“礼”,本人就是“礼”的典范。不管对国君,对乡人,对弟子,无论在朝廷,在家中,甚至在病床上,他都彬彬有礼,做到不亢不卑,有理有节。要求别人做到的,必身体力行,不愧为万世师表。它是圣人,因为他的博学多才、好学精神、清高脱俗、谦虚谨慎教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它也是凡人,因为他也追求富与贵,但“不义富与贵,与他如浮云”。他不是生来就学富五车,他的学识、技艺都是后天习得的。他的思想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直到现在还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

《论语》是一部教人为善的书,是一部使人明智的书,是一部催人奋进的书。读《论语》,就像在接受一场精神的洗礼,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那种虚怀若谷的精神令我们敬佩;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那种持之以恒的好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读《论语》,就像在品尝一顿精神大餐,我们不但得到了孔子及弟子、再传弟子的教诲,还有外国思想家的忠告。读《论语》,学着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读《论语》,体悟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怨天,不尤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读《论语》,就像在阅读一本成语大典,“当仁不让”,“血气方刚”,好词佳句层出不穷。读《论语》,就像在翻看一卷历史画卷,让我们重温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安和动荡。

读《论语》,立志成为一个有品味的人,一个君子。“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泰而不骄”“君子有成人之美”,对我们的为人处事、修身养性可谓至理名言。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先进的教育观。他提倡“有教无类”,反对家庭出身决定论,认为一个人只要有道德,有才能,哪怕出身贫贱,也一样可以受到任用,发挥其才干。孔子弟子中就有不少人出身于贫民家庭。他 “因材施教”,因为他对弟子的资质与个性了如指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所以他的弟子中,有的德行优异,有的擅长辞令,有的精通政务,有的熟悉文献典籍,可谓各有所长,这种做法岂不是和“多元智能”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提倡“教学相长”,不赞成弟子的惟命是从,鼓励相互切磋,互相促进。

初次读《论语》,只能勉强倾听先人们的至理名言,犹如在沙滩上徘徊,望着浩瀚的大海无限向往;唯有勇敢地搏击风浪,才能更深入地体会本书的精髓,并身体力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