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师发展>>四书"杂谈>>《论语》篇>>文章内容
我读《论语》
发布时间:2007-02-2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论语》真的蛮难读的。且不说书中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就单看那语言,那说话方式,就离我们很远。我是费了很长时间才把它读完的,可是,依然是一知半解。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联系起来,所以我又上网看了于丹教授的读书心得,让自己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孔子不愧是大教育家,思想家。他的一些观点,到现在仍然有用,甚至是我们已经丢失而应该再捡起来的。《论语》中讲了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而所有的这些之道,都少不了一个“仁”字。这个“仁”好像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都做不到了。在我们和谐社会的发展中,有着种种不良风气。比如:过分重利、拜金主义等观念和风气的形成,使人们过分追求极端个人利益。这与孔子的“以义取利”是背道而施的,使社会产生了不和谐的因素。而“以义取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准则。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保障人人平等。这朴素的思想在几千年前就提出,而我们今天却忘记了!这大概也是学校让我们每一个老师学习《论语》的良苦用心吧!

那么作为老师,我从中又能吸收到了什么呢?那最让我感动的是孔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他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与他们共同探讨,互相学习。这不是在告诉我们当老师的,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吗?不是从上到下,不是一派老师严肃的样子,而是平等的交流。这与我们现在提出的“教师应蹲下来看孩子”不正好相符吗?

其实,现代生活中的观点、做法几千年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这也是《论语》经久不衰的道理啊!读《论语》,在我心中流过的是一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长河,我只有在其中遨游,深究,才会领略到更多更美的风光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